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专家:中国医改三个阶段的哲学浅思

专家:中国医改三个阶段的哲学浅思

2016-12-01 来源:循证医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世界观如果失去了正确方向,方法论也就出现问题。第二阶段所有的“方法”都围绕“市场”展开,市场只青睐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

  医改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涉及多个系统和领域、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福祉的社会实践科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果对医改没有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哲学思考和认识,就很难对其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也就很难有意识地找到一条正确清晰的改革路径和准确的发力点。

  以公认的价值观作为“一个尺度”(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哲学的“两个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透视中国医改的“三个阶段”,找到我们现在的位置、前进的方向和采取的策略。

  第一阶段

  建国初期的30年(1949-1979)

  第一阶段的世界观

  确立了“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基本观点和工作方向。根据这一基本观点,制定了系统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卫生事业的社会性质确立为公益福利性质;政府承担起了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确立为卫生行业的宗旨,提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正确主张。

  第一阶段的方法论

  紧紧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世界观,确立卫生工作的方向。建国初期,国家面临着内部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和外部封锁的复杂社会背景,肩负着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历史责任。从我们党的宗旨出发,我们国家把卫生事业的社会性质确立为福利性质,政府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作为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和社会职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制订了系统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总体上采取了低水平、广覆盖、“赤脚医生”、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干预等一系列符合国情实际的、“接地气”的卫生工作策略。

  第一阶段成果显著

  这一阶段,我国卫生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当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和国际反华势力重重打压排挤下,国内政治坚如磐石,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卫生工作方针和逐步健全的健康保障体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卫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对增强党的凝聚力,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务院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当时卫生工作取得巨大成功。一是逐步形成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布局合理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在城镇地区,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劳动者;在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普及,覆盖了90%左右农村人口。三是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中国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基本满足了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但这一阶段后期,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束缚,卫生事业发展陷入困境。主要原因:一是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医疗资源匮乏;二是“大锅饭”“平均主义”挫伤了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疗机构活力不足;三是管理体制落后,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国家负担较重等等。这些问题积重难返,形成了第二阶段医改的社会背景。

  综上所述,建国之初,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概括讲就是:世界观(方向)是正确的,方法论(方法)是得当的。后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方法论的问题,或者说是“改革中”、“发展中”的问题,而不是方向性的问题。

  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1979-2009)

  第二阶段的世界观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思想观念上挣脱了单纯计划经济的束缚,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不再提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把所有的问题交给市场;不再提健康保障的政府主导、国家责任,“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让位于“等价交换”的市场法则。医务界充斥着“断奶绝粮、自寻出路”的声音,直至提出“国退民进”、政府“给政策不给钱”的主张,公立医院走上了“自己养家糊口”的路子。

  第二阶段的方法论

  世界观如果失去了正确方向,方法论也就出现问题。第二阶段所有的“方法”都围绕“市场”展开,市场只青睐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当时,对医疗市场机制理论上缺乏研究,实践上缺乏探索,效果上缺乏评价监督机制。医院盲目扩张,出现万张床位的超大型医院;为了医院发展和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院长张口闭口谈论的都是经济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医务人员通过开大处方、大检查、大治疗等“制造”病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人”。

  第二阶段的结果

  第一阶段建立的覆盖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逐渐“解体”,尤其是合作医疗制度,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有些地方把公立医院全部卖掉,以致于现在投入巨资重新建设新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之间出现了“大鱼吃小鱼”现象,大型医院“虹吸”基层患者和技术好的医务人员,医疗资源不断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资源严重匮乏,服务能力十分弱化。

  “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给政策不给钱”的政策,造成本来是一个整体的医疗机构,自负盈亏、各自为政,医疗管理围绕经济利益展开,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帮扶大多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医患关系变成不对称的交易和买卖关系,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现象普遍。

  “以药补医”与“药价虚高”互相搭台唱戏、遥相互应,看病难、看病贵连续多年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热点,广受社会诟病。据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课题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综上所述,第二阶段,医学伦理、医患双方之间的信任底线、道德底线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和实践必须坚守普世的价值坐标体系。当普世的坐标体系游离之后,医学伦理学的核心价值观也不应脱离和改变,医学要守住灵魂中的精神“堡垒”。目前,在客观上,不是“医学伦理学”脱离了“社会实践”,而是“社会实践”脱离了“医学伦理学”。卫生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比如医患关系、职业道德、行业风气等问题,主要源于医疗体制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迷失。这一阶段改革,世界观(方向)出现了偏差,方法论(方法)出现了问题。

  第三阶段

  新一轮医改以来(2009—)

  第三阶段的世界观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拉开了医改第三阶段的大幕。新一轮医改回归了“救死扶伤,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服务宗旨,回归了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回归了“国家责任、政府主导”的运行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政府对公立医院要履行“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把医改向纵深推进,再一次为医改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三阶段的方法论

  这一阶段,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路径,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医改重点任务,加强顶层设计,蹄疾步稳,集中力量推进医改。2009年提出,要加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二五”期间,以建设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督制度等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第三阶段的成效明显

  一是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保体系。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的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合(保)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2016年1月,整合全国的城乡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约7亿人口,大病保险患者在基本医保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又提高10%-15%,建立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进一步筑牢医疗保障网。

  二是基本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2011年7月,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1年12月,以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药品采购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综合改革基本完成。

  三是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央和地方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本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乡乡有标准化卫生院、县县有达标县医院的目标。同时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计划,中央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乡村医生队伍得到进一步稳定和优化,基层硬件和软件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推动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从2009年开始,国家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从2009年人均15元提高到2016年的45元以上,项目类别增加到12大类40多项。同时实施艾滋病防治、妇幼卫生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千家万户,推动卫生发展模式从重疾病治疗向重健康管理的重大转变,更好地守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五是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2012年国家启动第一批311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新增第二批737个国家改革试点县(市),国家和省级试点县扩大到1363个,2015年实现了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从2010年的17个,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200个,预计2017年将全面铺开。

  综上所述,面对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公益性(认识论)的正确方向,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把人、财、物等资源重心下沉到基层(方法论),直奔保障民生和卫生工作重心。这一阶段,世界观(方向)是正确的,充分体现了在坚持医改“世界观”上的战略定力,毫不动摇地坚持医改公益性的正确方向;方法论(方法)是科学的,充分体现了在“方法论”上的坚定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的统一,不断根据形势和任务,及时调整方法策略和工作重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