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医患同行 > “把病人救活,感觉太美妙了”

“把病人救活,感觉太美妙了”

2015-07-2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日医院每年收治急诊病人18万余人次,抢救危重患者1万余人次,像这样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抢救,在顾承东眼中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一位带孩子来就医的家长,由于着急,直接把病历本扔在医生脸上。但这位医生仍然坚持回到岗位为患儿看病。”言语间,顾承东对受了委屈还在坚守医生责任的同事们非常心疼。

  医患关系永远有说不完的话,聊开了之后,张国强谈了自己的经验,“要先稳定患者家属情绪,再找明白人说道理,就好办了”。

  在急诊待了三十年,像张国强、顾承东这样的“老江湖”已经能很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然而在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那里,有时难免会觉得委屈。

  长着娃娃脸、穿着一身白色旗袍的护士杜涛今天不当班。说起自己前几天的一段经历,小姑娘还是有些难过。

  “那天特别忙,我从早到晚上了一天班,很累了,最后快要下班的时候,来了一位老先生要输液。但当时病人特别多,有点忙不过来,我说‘请您稍等,我处理完这位病人马上过来’。家属却不耐烦了,劈头盖脸就开始冲我嚷嚷。我上了三年班,从来没在病人面前哭过,但当时又累又忙的我实在是憋不住了。”说话间,杜涛垂着头,一直捏着自己怀里的书包。

  “我是真的为老人家担心,一直想加快速度,尽快处理完病人马上去帮助他,但最后家属还是甩了一句‘你就是态度不好’。”

  在副护士长张华看来,杜涛的委屈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急救车送来病人,即使在空间、仪器和医护人员临时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也必须把抢救放在第一位。如果床位紧张,医生和护士会用诊室做检查的诊床抬着病人去抢救室。如果抢救室满员,甚至会就地抢救。”张华也很无奈,急诊的入口没有收住,源源不断的病人涌过来,出口也不畅。很多病人没有生命危险了,按理说应该去专科治疗,但是没有床位,病人也不愿意离开医院,原本非常有限的空间就愈发局促。

  “甚至还有在急诊住院两年的老人家,就是不走。说这里这么好的资源,万一有问题随时可以抢救。连子女都不想让老太太回去。”张国强补充道。本应用于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急诊医疗资源,被一些患者占用了很多。

  “医护人员在很忙碌很紧张的状态下,有时解释的语言说得少,但这样会造成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所以现在就算再忙,我也要好好和他沟通、解释,因为他是病人啊。”杜涛说。

  平均年龄30岁,担的却是生死大任

  急诊科像杜涛这样的80后挺多。“我们科室医护人员平均年龄30多岁,在医院是很年轻的科室。”护士长孙晔介绍。

  “你们快采访一下这个男护士,他刚下班。”杜涛指着身边的小伙子,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

  被点名的是急诊科的“男丁格尔”——男护士张路。小伙子穿着一件黑色紧身背心,露出结实的肌肉,倒像个学体育的大学生。“我们急诊总共80多个护士,加上我有9个男护士。”张路拼命强调自己的“不特殊”。

  被问到为什么要做男护士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比较“另类”的职业,这个腼腆的小伙子坦言:“因为当时觉得专业缺口大,好找工作。”作为男护士,在同事眼里,张路更有体力优势,抬病床,帮病人翻身更容易,遇事也更冷静。“家里人不知道我的工作压力有多大,但他们很支持我的工作。”

  年轻人聚在一起总是叽叽喳喳,但是坐在旁边的郭晶却一言不发。“她昨晚刚上的大夜班,今天上午又参加培训,已经累坏了,只想着回去睡觉。”杜涛帮她解释说。

  和郭晶一样,急诊室的医护人员最缺的就是休息。

  抢救室里,张素巧医生正在向顾承东汇报病情。这位在急诊科工作快5年,已经当了8个月住院总医师的医生,一平均一天十几个小时都泡在医院里。

  “我们每3天就要值一个24小时的班,从前一天的早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查房、交班,往往下夜班的时间已经到上午10点多了。”小张医生一张娃娃脸,亮亮的眼睛总是乐呵呵的,她的老公现在深圳上班。为了不耽误工作,她把孩子送回了老家,一家三口分居三地。而她近期还面临着晋升考试和学术论文的压力。

  对于“什么时候是你最开心的时候”的问题,急诊科医生和护士都表示是“把病人抢救成功的时刻。”

  苦归苦,累归累,委屈归委屈,但当他们携手把患者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看到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时候,杜涛和张素巧说那种感觉可以用“美妙”来形容。那一时刻的成就感会让他们觉得,所有的付出全部都是值得的。

  关了机器,采访结束。杜涛小声和我们说,“现在工作是越来越忙,刚才我们4个护士,除了张华姐结婚早有孩子了,剩下3个都没有时间找对象。哎。”

  记者手记:他们需要多一点理解

  刘婧婷

  “今天咱们尽量集中采访吧,抓紧时间”、“咱们脚步稍微加快一点,跟紧一点”、“中午吃饭时间一般就十分钟,有时候太忙就不顾上吃了,什么时候有空再吃”、“这几位护士正好刚下夜班,现在有空可以接受采访”......结束了再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的采访,医生、护士们的这些话语依旧冲击着我的耳膜,“紧张、忙碌、劳累”是我对急诊科工作最深刻的印象。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很多患者对医生有不少的抱怨,然而,我们对他们又有多少理解呢?当你想要医生第一时间处理你的病情时,这时可能有更危重的病人比你更需要他。当你想要医生详细的、和颜悦色的为你问诊时,他可能已经连续工作了数个小时,连上洗手间和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在采访过程中,好几位医生、护士都表示,除了自己的的家属外,其他非医务工作者可能都很难理解他们的工作难度和强度。我确实感受到了他们渴望被理解的心情,要消除社会对医生的误解、缓和医患关系,媒体责任重大。

1 2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