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医药相关政策接连出台,但近期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事关“医药分开”这一行业共同痛点,无疑风头最劲!
拿当前社会三大民生矛盾之一的医疗矛盾开刀,显示了中央政府构筑和谐社会、提升民众满意度的决心;而选择相对利益瓜葛最少的医疗矛盾,又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明智和对困难的认识。
不过,从前两届政府推进情况来看,医疗矛盾这个软柿子也不是那么好捏的。尤其是医药分开,多年来都是干打雷、不下雨。
因此,在推进医药分开仍然遇到和以前一样甚至更大阻力里时,我们大胆设想一下:事情会和以前一样,半途而废吗?
笔者的判断是:绝对不会!
因为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比以前有了不同的内涵,这个内涵就是“老年社会经济危机”。
一句话总结:让两亿老年人健康度晚年比吃饱穿暖,难度系数要大上十倍百倍。如果按照中国医疗体制的现有效率,仅医药卫生社会总成本增长这一项,就完全可能把国家财政拖垮。
医药分开是降低社会医药成本的必由之路,笔者以为,国家不但会通过医生和医院分开来瓦解医药同体的土壤,而且,很可能采取新技术手段实施医药分开,从而达到费用最低、效率最高、监管最易。
怎么做到这三最呢?很简单:医生完成电子处方后,同时发送给药品配送平台和社区医疗机构,患者完成网上支付(医保或自费),回到家,不但药品送达,药师服务的对接信息也同步到位。
过去大家都以为,药店有药师服务的优势,殊不知,在移动互联条件下,最高效的方式是按照人口情况依托社区医疗机构配备药师。在即时通讯(如微信)、类APP软件、远程视频与面对面服务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用最少的药师在社区完成最多人群的药学服务。
这样一来,实体药店唯一的用处就是提供头疼脑热拉肚子的应急药品,但随着无店铺零售的发展,零售终端的多功能合一,上述功能完全可以用便利店开OTC专柜的形式(外加自动售药机)来代替。
笔者这种设想如果成真,零售药店这种独立业态就将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或许有人会说这完全是危言耸听,但新商业革命引发的健康产业链重构,即便欧美国家也没有经历过,任何合理的大胆设想都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当然,上述假设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零售药店行业固守传统模式,只围绕着药品售卖本身做所谓的改良,而不敢大胆创新,向以健康专业服务为主、药品售卖为辅的方向转型。
从行业现状来讲,危机感强烈者不多,能立刻行动起来去探索者更少。很想对大家说一句:好日子真的没有几天了!
养阴生津。用于面黄肌瘦,津少口渴,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经衰弱。
健客价: ¥28用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感染。
健客价: ¥4.8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健客价: ¥8.5调节三高、提高视力、益智健脑、抗菌消炎。
健客价: ¥138高血压病。
健客价: ¥20配合饮食控制治疗Ⅱ型糖尿病。
健客价: ¥67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健客价: ¥12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健客价: ¥15用于治疗抗雌激素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绝经后患者。
健客价: ¥124缓解体力疲劳。
健客价: ¥4000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
健客价: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