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由中国医药行业25家协会学会共同主办的“2015第七届声音.责任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也于3月4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5位医药界两会代表委员参加了会议。此外,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会上,相关部委领导就一些反应突出的问题作了回应或发言,其中或多或少透露出一些信息,值得广大药企揣摩。
药价改革方案配套政策正在制定中
--发改委价格司官员
发改委价格司官员在医药界两会代表座谈间隙对媒体表示,药价改革方案配套政策正在制定中,待措施完善,将按流程上交国务院,预计在年内公布。
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向8个行业协会下发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意欲简政放权,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由市场竞争形成药品实际交易价格。
根据征求意见,发改委继续保留低价药物和麻精药物的定价权,其他全部放开,也就是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主导;专利药、独家药品等价格由多方参与的谈判形成;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和
避孕药具,则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市场交易价格。
药品支付指导价格改革一直是发改委酝酿的价格管理新形式的核心内容。近十年来,国家发改委曾对药品进行了20多次降价,但药价虚高的问题一直都未得到解决。
从行政制度上鼓励药品创新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总的想法:鼓励创新,突出临床需求,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审评实现问题,最突出的矛盾是我们的审评人员太少,申报的量太大,每年申报的量平均在九千件,最近扩大招聘准备采取花钱买服务的方式,不受编制的限制来扩大审评队伍,基本上给自己定位的目标想用三年的时间,三年以后可以实现动态审评。大家觉得三年是不是太长了?我们现在的确从招人到培训到能够胜任这个工作,这个我们承诺要做到解决审评时限的问题,我们希望尽快解决。这是第一。
第二,如何鼓励创新,使临床需求的产品让它尽快上市。具体操作第一关于临床,我们对创新药特别是有些代表委员提到对于创新药罕见病、儿童药制订特殊的政策,同时对仿制药也在考虑,凡是临床需求的简化程序,不简单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有程序的解放。加强临床监管,提高申报质量,这样使我们的速度加快。目前收到的材料里面应该说有好有坏,有的确实水平不高,大量不高的申报占用了我们的审评资源,下一步我们准备加强受理门槛,比如要搞一些电子申报,搞一些规范的模式等等提高我们的申报质量。还有准备采取药品审批和辅料包材关联审批,过去是分着审,某些企业要报多次,下面准备采取报材辅料和产品关联申报,避免重复提高效率。
同时准备开展大家都关注的上市许可试点,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信息公开。以前大家申报的产品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了解实施进度。我们的想法和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诚恳地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的这项改革尽快出台,使我们的行业健康发展。
7号文起点高,视野宽,前瞻性强
--卫计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
最近刚刚公布2015国办发7号文件,关于规范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的指导意见,许多代表发言当中提到这个问题,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包括基层医疗医院的药品采购已经走了十几年的路程。
这个文件发布应该说总结了以往药品集中采购一些经验,包括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这个问题我这几年也在关注舆情。来自协会来自企业的总体上来讲还是给了积极的评价,我也注意到企业界充满期待,希望这个文件真正能够很好地得到全面的落实。
客观地讲药品的集中采购走了十几年,这之前是怎么采的?以前是分散采的,那就是90年代以后,从分散采购走到集中采购,有一个发展过程,现在有些专家学者还希望把这个权力干脆交给医院,让它自己办。现在讲交给市场,其实如果市场把这件事办好恐怕我们作为政府部门更多的责任应该把我们的精力转到监管上。
从上世纪到现在,药品从分散采购到集中采购走了这么一圈下来,为什么走到今天这样?实际上有规律可循也有教训基础,那么今天这个文件里面大家也指出文件很大的亮点分散采购也是体现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分类采购不像我们有人讲的所有药品都拿去招标,我也认为药品不是一招就灵,当然有人讲市场能够把这个价格理顺,但是现在国内的情况有人讲用国外的办法行不行?把国外的一些做法拿回到中国来对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地方跟我们中国情况不太一样,可能你这方能够解决我们一个局部地区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全局。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对基层提出全面配备基本药物,当时是一个收的办法,后来提出基层不行没药了,很多人到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重要原因就是药品基层拿不到药,但是到我们基层看一下刚才我听我们董事长讲,他也做过调研,我们基层现在人才缺乏,药品是一个特殊商品,很多药品像国外药品的处方药管理上是非常严格的,美国买药难买枪容易,跟我们正好相反。
我们基层配备一个全科医生这篇文章现在还没有做全,基层放开药行不行?确实老百姓也打问号,我们管理部门也通过加快人才培养来做强做精基层的人才队伍。
药品的配备确实在使用环节上卫生计生委是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我们要给老百姓看好病,但是处方也得是有经验的医生高素质的医生给处方,一个医生照着说明书开药肯定不行,尽管有提升,总体水平差。
经过几年调研,经过医院的长时间时间和探索,这是我们提出分类采购,基本上是三大招标采购、直接采购、谈判采购,大家感觉到我们这个文件是放管结合的,有些该放就放直接挂网,有些恐怕还要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使药品能够保证质量保证供应。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地区,我们更多给了一些灵活政策,如果大家有机会把这个文件再细细读一读。
我们对医疗机构有没有要求?也有要求。
医改医务人员是主力军,发挥他的作用,但是这么多年来为什么医改讲改医院,其实也不是。医院确实有一个不好的机制在起作用,我本人在医院改了十几年,药品作为医院的一项收入只要作为一项收入,合理用药不太容易做得到。我们的医院开院长会要看看这个月的开药情况怎么样,不合理用药也出来了,从医改破除以药养医也是从中应有之意,长此下去老百姓不会相信基层医生也不会相信大医院的医生。
药品集中采购这个文件下发以后能否落地,我们现在要会同相关部门把这个文件第一在现阶段解读好,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声给我们提出来,有些顶层设计不可能暴露,把文件说清楚,这个文件出台应该说起点比较高,视野也很宽,前瞻性也很强,更有强烈的指导性。我想这个文件发布以后能够对我们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起到更好的规范作用,这里提出四个有利于,其中有一条,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是没有兼顾到企业的合理诉求,希望大家和我们一道把这个文件贯彻落实好。当然话说回来,各地在执行政策当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过去我们的文件约束力不是很强,而且地方上的做法也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我们希望这次采购文件既然是国务院转发的,是一个很高的顶层设计,所以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把这个文件贯彻落实好。
加快新药审批速度,别小看仿制药
--CFDA副局长吴浈
我代表总局来跟大家互动,我想给大家回应三点。
第一,总局对听取两会代表的意见这件事情我们是非常重视的,今天本来请两会代表到总局机关来专门向大家报告一下当前食品药品监管改革的举措,特别是大家关心了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综合改革的意见。现在有规定,两会期间不能过多打搅,想借今天的两会闭门会在这个会上听大家的意见,大家有什么意见两会期间或者以后随时给我们提出来,我们很乐意不断完善我们的思路。
第二,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大家在发言里面凡是涉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大家觉得太慢,慢的问题很
焦虑,不是坐在那里坐享其成很焦虑。这次改革方案里面制订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解决快有时间表的,不是无限期的,我不敢在这里拍胸脯,解决快的问题大家千万别着急,别以为今天就可以解决今年就可以解决,要给我们时间。解决快的问题不是中国一家,国外也有,美国用五年时间解决问题,我们想用几年?三年。还不满意,我们再加速,采取办法采取一些措施。三年当中消化存量,二平衡增量,三按时限完成,我们一直在想办法。
第三,当前药品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是一个好的问题,绝对不是行业关心的快而社会关心药品质量好。整个社会的药品水平在大踏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比我们有差距,实际上缩短这个差距提高水平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个是我们的目标追求。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在整个改革意见当中也围绕着如何来做好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如何鼓励创新,就在创新里面做文章,怎么扶持怎么加快怎么给予帮助等措施。
另一方面解决中国的健康问题,降低医疗费用要靠仿制药,别小看仿制药,中国的药品基本大部分是仿制药,仿制药不容易,仿制里面有研究,仿制里面有创新,如果我们的仿制药能做的跟国外的药一模一样,那么我们离创新就是一步之遥,别小看仿制药。一个药做的好不好谁说了算?不是卖的越多这个药一定好,不一定。大家要社会公认,而且要国际公认。我们做好药希望大家要积极地按国际标准来做,积极参与,希望我们的仿制药现在在国内和一些跨国公司比拼,同时我们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我们药品是有优势的,但是药品走出国门做的还是太少,下一步鼓励大家走出去。
实际上走出去很艰难,很多企业都在走出去过程当中很艰难,第一花钱买罪受,一天到晚来检查,查这个查那个烦死了,美国FDA一年在中国的检查次数不少于200次,欧盟到中国来监察部少于100次还有EMA、TEA、PMDA很多国家来检查,估计到中国来的检查次数总数不会下千次。走出去是很苦恼的,那是一天到晚接受检查,但是那是花钱买技术,花钱买管理,花钱买教训,我们要走得出去,国人是一定认的。做好药如何来解决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如何提高仿制药的质量问题,如何提高药品的标准。
总而言之一条,发展中国的医药事业,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建立有效的药品供应秩序,包括中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责无旁贷,但是需要大家共同齐心协力,这样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