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相关新闻 > 专家评论:不同磺脲类药的死亡风险存在差异,或影响治疗决策

专家评论:不同磺脲类药的死亡风险存在差异,或影响治疗决策

2018-01-22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项荟萃分析研究讨论了不同磺脲类药物的死亡率风险,加拿大心脏研究中心博士对此研究进行评论。

   发表在柳叶刀子刊《LancetDiabetesEndocrinol》上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讨论了不同磺脲类药物的死亡率风险,加拿大心脏研究中心博士对此研究进行评论。

 
  关键信息
 
  ●这项研究对涉及2型糖尿病治疗中磺脲类药物相关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和心肌梗死风险的18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
 
  ●与格列本脲相比,使用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降低。
 
  专家点评
 
  磺脲类药物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用药已有数十年历史,但是,近来关于磺脲类药物相关的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磺脲类药物相关心血管安全性问题主要有2条理论。第一条理论是,磺脲类药物治疗可显著增加低血糖风险,进而可能触发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另外一条理论是,磺脲类药物与胰腺β细胞表面磺脲类受体结合,阻断ATP依赖的钾离子通道,然后引起胰岛素释放。然而,很不幸的是,心肌细胞上也存在相同的钾离子通道,主要承担缺血预处理和保护心脏作用,因此,阻断这些钾离子通道有可能会导致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增加。
 
  目前已发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磺脲类受体,SUR1主要位于β细胞上,而SUR2和SUR3则可在心肌细胞和血管上表达。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可与所有的磺脲类受体结合,因此,可能会同时对胰腺和心脏都产生影响。而事实证明,格列齐特仅与胰腺SUR1受体结合,不与其他磺脲类受体结合。所以问题是格列齐特在心血管安全性方面是否优于其他磺脲类药物?
 
  这些研究者对18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共涉及超过160000例患者。研究发现,与格列本脲相比,格列齐特治疗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下降相关。如此看来,不与心脏和血管上的磺脲类受体接触可能会带来一些益处。当前,我们在糖尿病治疗药物方面有诸多选择,但是,如果患者需要使用磺脲类药物,关注这些药物阻断的是那些磺脲类受体可能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研究摘要
 
  背景:磺脲类药物是常见的2型糖尿病二线治疗药物选择。但相比其他降糖药物,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由于不同磺脲类药物的组织敏感性和低血糖风险不同,我们旨在评估不同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率是否也不同。
 
  方法:我们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截止至2014年6月11日、涉及两种以上磺脲类药物的全因死亡率风险、心血管相关死亡率或心肌梗死的对照性研究,采用头对头比较的随机效应模型和Networkmeta分析来比较各种直接和间接数据,进而比较不同磺脲类药物之间的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差异,
 
  结果:对包括167000多例患者在内的18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共有14970例(9%)的患者死亡。在19334例格列齐特使用者、49389例格列美脲者、14464例格列吡嗪使用者、77169例格列本脲使用者、6187例甲苯磺丁脲使用者和784例氯磺本脲使用者中分别有841例(4%)、5482例(11%)、2106例(15%)、5296例(7%)、1066例(17%)和179例(23%)患者死亡。与格列本脲相比,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甲苯磺丁脲和氯磺本脲引起的相对死亡风险分别为0.65、0.83、0.98、1.13和1.34。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格列本脲相比,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甲苯磺丁脲和氯磺本脲引起心血管死亡的相对风险分别为0.60、0.79、1.01、1.11和1.45。
 
  结论:与格列本脲相比,使用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治疗的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降低。因此,临床医师在选择磺脲类药物时,应当考虑不同磺脲类药物的死亡率风险可能存在差异。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