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常识 > 病因 > 糖尿病患者的“非正规”死亡(一)

糖尿病患者的“非正规”死亡(一)

2017-09-03 来源:糖尿病天地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们总说,糖尿病患者只要能认真做好病情护理,完全可以拥有象正常人一样的健康长寿。除了天灾之外,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经积极控制了血糖、血压、血脂,饮食和运动也做得很好了,最终的死亡属于一种典型模式,我们也不可奈何。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完全是因为“无知”,如果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完全是可以预防或避免的。
  我们总说,糖尿病患者只要能认真做好病情护理,完全可以拥有象正常人一样的健康长寿。除了天灾之外,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经积极控制了血糖、血压、血脂,饮食和运动也做得很好了,最终的死亡属于一种典型模式,我们也不可奈何。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完全是因为“无知”,如果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完全是可以预防或避免的。快过年了,这个看似沉重的话题不是为了给大家添堵,而是希望成为逆耳忠言,让广大糖友们拥有平安,去享受节日的快乐。
 
  1“神奇”害死人悲剧发生地:山东
 
  40岁的中年妇女赵某家住滕州某村,因患有糖尿病,常年身体虚弱,迷信“神婆”治病。大约一个月前,赵某感觉体虚无力,在其丈夫的护送下,来到“神婆”王某的住处住了下来。2008年12月10日,赵某感到身体很不舒服。王某确定为“妖魔附身”,接着叫来两个50多岁的“信徒”,加上王某的妹妹共三人为赵某“驱赶妖魔”。此时是下午1点多,赵某先是跪在地上被三人用棍棒打了一通,然后又仰面躺在地上,被她们用脚踩了一番。下午3点左右,王某发现赵某气息全无,开始并没在意,觉得赵某还能醒来,直到近4点还是不见赵某苏醒,王某这才慌忙将其送往医院。到了医院后,医生确定赵某已死亡。民警随后将包括王某在内的四名涉案人员带回派出所。据了解,王某早年曾摆摊卖水果,后来摇身一变成为“神婆”。——《齐鲁晚报》
 
  我们常说不可盲目迷信,新闻中的例子恐怕是个比较极端的情况——封建迷信害死人。大家可能觉得这种迷信不太常见,但是,现实中对于“×××”神奇中药的盲目迷信恐怕就很常见了。随着糖尿病的大流行,各种号称可以治愈糖尿病的“神奇”药物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些厂家恰恰是看准糖尿病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态出招。很多患者“自投罗网”,导致治疗延误、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死亡。尽管糖尿病专家反复告诫大家糖尿病目前仍无法治愈,并且呼吁糖尿病患者应接受正规治疗,不可偏听偏信,但是追求“神奇”的糖尿病患者仍大有人在。这样做的结果是,夺取宝贵生命的真凶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无知”。
 
  此外,不少糖尿病患者还对盲目迷信无糖食品,认为只要吃无糖食品,血糖就能控制好。其实,无糖食品即便不含蔗糖(如甘蔗糖、甜菜糖)和淀粉糖(如麦芽糖),但仍然还有碳水化合物,而且脂肪含量往往较高,吃多了同样会影响糖尿病的控制。
 
  总之,面对糖尿病,大家不要相信什么“神奇”的疗法,只有认真掌控好“五驾马车”,才能拥有真正的神奇!
 
  2难堪疾病重负悲剧发生地:广州
 
  嘉应学院校园曾发生一幕悲剧,该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男讲师余春发,在校园亮湖楼招待所后面草地的单杠上自缢身亡。嘉应学院在通报中称,余春发老师生前饱受糖尿病困扰,近期更出现并发症。之前,鉴于其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已破例借出1.92万元帮助其积极治病。——《广州日报》
 
  我国自杀率偏高,约为每年23人/10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有权威杂志甚至将自杀列为我国常见死亡原因之一。自杀的原因除了工作压力、人际矛盾等常见原因外,疾病重负也是一个让人产生轻生想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各种慢性疾病,这其中也包括糖尿病。一周之内发生的两个悲剧足以说明形势的严峻。
 
  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糖尿病患者常见健康问题控制的改善,糖尿病老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其实反而有所下降。然而,现在看来,抑郁等消极情绪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杀手,它不仅对糖尿病的护理不利,甚至还会引起患者自杀的念头。
 
  伴随一生的疾病、繁杂的日常护理很容易令人感到烦躁、抑郁和无助,而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足病等并发症的折磨更是让很多糖尿病患者想到了死。美国研究者曾对超过10万名糖尿病老人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有忧郁症状的糖尿病老人死亡率更高。研究表明,同时患有糖尿病和抑郁症的老人死亡率比普通糖尿病患者增加将近40%。但是,现在看来,消极的情绪由于对糖尿病老人的自我护理不利,同样会增加死亡率。
 
  因此,要想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对糖尿病患者精神的开导、情绪的调节以及抑郁的治疗同样非常重要。
 
  3健身不当反丧命悲剧发生地:北京
 
  2008年11月24日晚8时,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一名在此健身的中年妇女突然倒地身亡。事发地点位于花园东北侧的一排健身器械旁。在路灯的照射下,记者看到一名身穿深色衣服的人趴在地上,脚旁是一台可以锻炼腿部名叫“漫步机”的健身器械。
 
  目击者称,8时许,当事人在锻炼身体,突然面朝下倒地,周围正在锻炼的人慌忙察看,发现当时还有呼吸,以为是突发心脏病,不敢乱动,迅速拨打120和110,然而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当事人已经没有了呼吸。死者的丈夫向民警表示,妻子平时患有糖尿病,但其他情况良好,家就住在附近小区,几乎每天都会来此锻炼身体。急救人员表示,初步判断死者为心源性猝死。——《北京晚报》
 
  运动虽然是糖尿病基础治疗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运动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对自己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进入冬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通常也进入一年中最高的季节。天冷时人们很容易“犯懒”,其实冬季进行适当的运动不仅有利于控制血糖,还能够增强自身抵抗寒冷和疾病的能力,减少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不过,由于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较低,而糖尿病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病变,当遇到寒冷空气的刺激或过度劳累时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进而诱发心梗、卒中等问题,甚至导致猝死。因此,糖尿病患者冬季运动锻炼的最佳时机是下午。同时,糖尿病患者在冬季进行室外运动时,除了运动的基本注意事项外,还应特别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尽量结伴去运动,如果感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对于基础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在冬季可以选择一些室内运动项目。
 
  4跟风旅游枉送命悲剧发生地:四川
 
  六旬老人干先生与老伴一起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金秋特色中老年专列”老年旅行团高原游。因该团游客多为中老年人,旅行社在报纸刊登的广告中称“全程陪同保健医护”,并在向游客下发的“出团通知”中承诺有随车医生负责列车上的健康咨询及紧急救助。然而,旅途中干先生感觉身体不适,因吸氧后仍未缓解,干先生在他人陪同下乘坐出租车到九寨沟县医院漳扎镇分院就诊,被初步诊断为高原反应、糖尿病、心脏疾患,病情有所缓解后转院治疗。在转院途中,干先生经抢救无效死亡。经诊断,干先生死因为猝死。同行游客也表示,游览九寨沟时,导游没有随同,行程安排不合理,导致游客过于劳累,旅行过程中也未见到随团医生。——《市场报》
 
  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节假日出去旅游。旅游对于糖尿病患者放松心情很有帮助,但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存在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者,如酮症、视网膜病变、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足病、心脑血管病变、四肢血管病变等,不适宜上高原旅游。只有在没有严重并发症,血糖控制良好且基础健康状况不错的情况下,征得医生同意后,才能进入高海拔地区旅游。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高海拔地区注射胰岛素时,推入药瓶的空气量应比平时大约少一半,这是因为药瓶内压力要比高海拔地区大气压力大。
 
  不论去哪里旅游,糖尿病患者在出发前都应事先了解目的地的气温情况做好准备工作:炎热地区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晒伤并警惕低血糖;寒冷地区应注意保暖,避免冻伤并警惕高血糖。此外,很多糖尿病患者外出旅行会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在报名前应向旅行社进行详细咨询,如行程安排是否过于紧张、是否配备随团医生、旅程中的饮食安排等,并征求自己医生的意见。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带好日常用药、血糖仪(最好带两台)和足够的试纸及电池、应对低血糖的零食,还应携带一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感冒药、腹泻药、晕车药、创可贴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