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医学前沿 > 我的一生只为让更多孩子远离肿瘤

我的一生只为让更多孩子远离肿瘤

2017-11-12 来源:儿童肿瘤之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还有的因化疗而成“小光头”。儿童肿瘤科病房共有32张床位,但“一床难求”,不少患者需要在门诊进行化疗,“哪怕再扩大一倍床位也不够。”

  我的一生只为让更多孩子远离肿瘤

  早上不到8点半,孙晓非的门诊室外已人满为患,几十个人等在门外。孙晓非准时到达,一开门,等候人群迅速挤满小小诊室,“孙教授,麻烦给我加个号吧。”要求加号的声音此起彼伏,必要时,连保安都不得不走进来维持秩序。

  按照医院安排,孙晓非一周只有两天上午坐诊,一次只挂30个号,但加号数量却经常也要达到这个数字。

  “很多人大老远赶来,就想要挂个号。”中午凑合吃个饭,孙晓非不停歇,原本12点结束的门诊通常要看到下午五六点。

  “以前她甚至连中饭都不吃。”科室秘书潘晓君说。

  之所以“拼”,是因为孙晓非身上承担的期待太重。每个患肿瘤的儿童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命运的改变。

  15岁的小钟在孙晓非的门诊室里当场就哭了起来。因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她8次化疗,疼痛、高烧伴随,治疗花尽家里存款,还被迫中断初中学业,“最怕的就是同学来家里看我。”

  和小钟一样“另类”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穿着病号服,床前摆着各种吊瓶,多数精神不佳,有的因肿瘤肚子隆起、眼睛突出、脖子肿大,还有的因化疗而成“小光头”。儿童肿瘤科病房共有32张床位,但“一床难求”,不少患者需要在门诊进行化疗,“哪怕再扩大一倍床位也不够。”

  和成人肿瘤不同,儿童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白血病、脑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肝母细胞瘤等。“中国人口众多,儿童肿瘤患者人群更是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孙晓非与儿童肿瘤“结缘”,要追溯到30多年前了。当时,孙晓非刚从中山医学院毕业,分配在儿科工作,接诊了一个6岁的孩子。他的胸部有巨大肿块,骨髓有大量肿瘤细胞,小小的身体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随后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那时内地连治疗白血病的常用药阿霉素都需要从香港购买,使用简单的化疗药物后,骨髓缓解,胸部肿块能暂时“消失”,但很快重新长出,这个幼小的生命最终被病魔夺走。

  “明明可以用药物控制的恶性肿瘤,却仍然敌不过复发。儿童肿瘤应该怎么治疗?”这个极富有挑战性的疾病吸引了孙晓非。

  当时国内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仅30%,其它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生存率同样非常低。但发达国家儿童肿瘤的生存率已经明显改善。从1998年起,孙晓非的团队决定探索性采用发达国家的方法治疗国内的患者。

  但这种“开疆拓土”的工作并不简单,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2000年,只有10岁的小斌俨然成了一个“小老头”,咳嗽、呼吸困难,甚至不能平躺安睡。经诊断,小斌患有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胸部里竟长了个直径14cm的肿物,已发展到晚期,直接压迫了肺部和心脏。绝望的是,这一肿瘤的5年存活率在当时几乎为0。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