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中医疗养 > 双手常年“湿哒哒”,中医分析手汗症的原因及日常预防

双手常年“湿哒哒”,中医分析手汗症的原因及日常预防

2018-08-11 来源:福佑中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医认为,汗为心液,流汗过多会导致气血亏虚。手汗患者多为表虚体质,只要“虚”的状态不要增加,多汗症状自然就会改善。

有这样一群人,在生活中,他们的手常年都是湿答答的,像没拧紧地水龙头滴滴答答,不断冒水珠……

因此他们会自嘲自己这辈子是“水手”,究竟是得了什么病?有什么办法能恢复正常呢?

双手不受控制出汗,让她近乎崩溃

莉莉是一位爱美的女孩,但她却有一双“水手”。因为从小就遇到各种尴尬的状况,她为此感到特别的自卑。带着这样一双“水手”,她每天都小心翼翼地生活,不敢跟人握手,不敢写字,不敢开车……内心煎熬,莉莉因此还患上了轻度的忧郁症。

在莉莉口中的“水手”,在医学上称之为“手汗症”。这个病在华南地区的发病率很高,达到4.93%。出汗与患者的情绪密切相关,在炎热天气及情绪紧张的时候,手出汗的情况会明显加剧,即便在冬天也会出汗,所以患者的双手常常湿冷,还可能起水疱、脱皮。另外,手汗症其实还会常伴有腋下出汗和脚底出汗。也就是说,这类患者在局部出汗的情况要比一般人明显多得多。

中医专家指出中医中并没有手汗症的概念,但有很多关于手足出汗的记载,而且十分注重辨证分型,对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千年前的《内经》中记载“五藏化液;心为汗”;“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

中医专家认为手汗虽然发生在手部,但其实和身体里的水分分布状况有关。中医将体内的所有水分统称为“津液”,主要是指体液,包含唾液、胃液、肠液等分泌液,以及汗液、尿液等排泄液。如果体内失衡、津液失调、代谢不良,就可能发生手汗症。手汗症的患者大多属于“表虚”体质,若再加上情绪紧张,手汗情形会更严重。

中医分析手汗症的原因:

脾胃虚寒:

中阳不足,胃中虚冷,阳气不固,失于固摄,故手足汗出,可见,脾胃虚弱,阴寒内盛,肠道寒凝冷结,而中气困滞,无力收摄,亦可形成冷汗外溢手足。

肾阴虚

肾藏精,劳神过度,亡血失精,致血虚精亏,阴液不足,虚火内生,心液被抗不能自藏,外泄作汗,可见,心肾阴虚,而阳偏亢,迫津外泄,达于四肢,可致手足心汗。

脾胃湿蒸:

饮食不节或外感湿邪,损伤脾胃,湿浊内生,蒸久化热,湿热旁达四肢则为手足汗出,故手足汗出缘于脾胃湿热蕴蒸,迫津为汗,旁达四肢所致。

阳明热盛:

手足出汗是燥湿内结的主要指征,是阳明腑证的主症之一,阳明热盛,津液受伤,未能遍身汗出,仅能从阳明所主的四肢旁达,故见手足汗出。

手汗症日常预防保健

手汗的高发群体也是青年,且多有家族遗传史。手汗症患者最好小时候就要积极治疗,否则长时间出汗、津液流失,久了身体就会虚,变成“阴虚火旺”体质,处理起来难度增加。

少吃生冷、重口味的食物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流汗过多会导致气血亏虚。手汗患者多为表虚体质,只要“虚”的状态不要增加,多汗症状自然就会改善。首先就该少吃冰凉、生冷、烧烤、油炸及重口味的食物,同时多喝水、多吃百合及杏仁粉等较滋润的食物,夏天不妨多服用玉屏风散、生脉饮,具敛汗、滋润效果。

晚上11点前入睡,可以减缓手汗情形

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中医说的子丑时,也是身体脏腑、经络系统中的胆与肝运作时间;中医有夜卧则血入于肝的观点,这个时间内放松睡眠,体内血液会自然大量地流入肝胆,肝得到充分休息,可以帮助交感神经不至于过于亢奋,同时改善手汗情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