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疗养频道 > 疗养方法 > 心理疗养 > 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孩子,你要把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孩子,你要把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7-09-17 来源:小崔不抑郁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甘于被“不了了之”,而是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呐喊,引爆社会关注的力量,迫使傲慢的学校给出回应。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想文中稚嫩的儿子,一定会从父母身上学到些什么。我认为,这才是真切的力量与成长。

  文章前的导语说“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这渲染了一种氛围——学校是个比社会更不安全的地方,因为孩子们“没有”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带来一种失控感,仿佛每个孩子被霸凌、受创伤的概率是相同的,而父母和孩子对此是无能为力的。这时候孩子只好求助父母,而父母只好求助学校和教委,而这时候如果学校不“主持正义”,这不是不给孩子活路吗?可是,面对校园霸凌,家长和孩子们真的如此无能为力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

  是发展不出自己力量的“大雄”吗?

  这让我想起了在亚洲地区热播的现代童话《机器猫》(哆啦A梦)。大雄每次受到胖虎的欺负或是其它的挫折,都会找机器猫帮忙,然后机器猫就会从万能的口袋中掏出一个道具,来帮助大雄解决各类问题。在这个框架下,《机器猫》连载了一季又一季,那个神奇的口袋却永远在机器猫身上,大雄仍然是那个被胖虎欺负、得不到小静青睐、在校和在家都不被认可的受气包,力量始终属于机器猫,能力始终属于道具,大雄什么也没得到。

  问题出在哪儿了呢?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父母总在期待学校和家长扮演那个有确定方案的机器猫,孩子就永远是那个没有机会发展自己力量的大雄。

  这里我给出一个不是方案的方案

  如果孩子被欺负,除了共情、理解、安抚情绪以及了解、整合过程是怎么发生的等工作外,家长可以先观察孩子的反应,并且给他足够多的尝试的机会。之后,家长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讨论:面对这样的状况,先考虑下我们可以怎么办?而显然,策略不只一个。

  比如,打回去是一个策略,宽容原谅是一个策略;和对方沟通、商量谈判是一个策略,避开忍让是一个策略;耶稣说的把另一半脸伸过去让他打是一个策略,团结小伙伴一起打回去或者形成战略威慑是一个策略;找老师或找家长调停是一个策略,等等等等。

  这诸多的策略中,没有绝对的好或坏——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只能用一两种策略应对人际冲突,他才会过得比较痛苦。

  家长要做孩子的“参谋”,

  而非“教官”

  以暴易暴在绝大多数场合下并非明智之举,但未必在所有场合下都是错的。更何况人有选择做所谓正确的事情的权利,也有选择做所谓不正确的事情的权利,只要愿意并且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后果。

  所以我认为,家长比较好的做法是帮孩子看到更多的选择。并且让他知道,每一个选择需要的资源有哪些,带来的后果有哪些;哪些后果你现在能够承担,哪些以后能够承担,哪些你永远无法承担。并且告诉孩子,不要试图做一个选择却逃避后果和责任,这只会带来更多的恶果。

  至于后面的选择,那是孩子自己的权利,家长可以在孩子做完选择后一起讨论选择的后果如何、责任如何、体验如何、再来一次有没有更好的策略等等,但做这些的背后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尽早独立面对这个充满了美丽与残酷的世界。要相信真实的力量。

  我觉得更具深刻讨论意义的是:

  丛林法则

  在我看来,真实的世界中有着关爱、善良、文明、信任的部分,也有着残忍、凶狠、原始、你死我活的部分。对丛林法则的认同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人在美好的关系中充满伤害,也让人在恶劣的环境中易于生存。别说是孩子,让我们每个成年人去直面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都是困难的,有太多的人为了认可其中的一面而否认着另一面的存在。

  我想,承认我们自己的有限,陪伴孩子从小开始面对世界的复杂,陪伴孩子去探索这个美丽而残酷的世界,陪伴孩子找出多种策略以及属于自己的好策略,陪伴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承担后果,是孩子和大人共同经历的一场珍贵的毕生修行。

  孩子是怎样真正成长起来的?

  《机器猫》连载了太久,有很多真真假假的结局,其中有一个伪结局我非常喜欢:在陪伴、帮助了大雄很久后,机器猫某一天突然不动了,大雄通过机器猫的妹妹得知是电池用尽,这时大雄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换电池,机器猫与他相处的全部记忆将被抹去,要么维持现状,直到科技发展到可以给机器猫更换电池而不抹去记忆。

  大雄选择了后者,并且为此彻底改头换面。多年以后大雄从那个门门课不及格的懦弱少年成长为一名最顶尖的科学家,迎娶了小静,也赢得了胖虎和强夫的支持与尊重。故事的最后,大雄按下了按钮,唤醒了机器猫,机器猫睁开眼睛对他说:“大雄,我等你很久了。”在这个版本里,力量终于掌握在大雄的手中。

  而在这次的事件里,孩子的父母也终于没有只是默默期待教委给个说法,甘于被“不了了之”,而是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呐喊,引爆社会关注的力量,迫使傲慢的学校给出回应。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想文中稚嫩的儿子,一定会从父母身上学到些什么。我认为,这才是真切的力量与成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