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强迫抑郁 > 抑郁症不简单 这些致病因素你应知道

抑郁症不简单 这些致病因素你应知道

2018-11-05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尽管医学知识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但仍有很多人存在疑问,什么是抑郁症呢?导致抑郁症的因素有许多,下文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三种,它们分别是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就容易患上许多精神类疾病,其中,抑郁症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抑郁症的危害非常大,发病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该病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那么,什么是抑郁症呢?它会有哪些危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吧。

抑郁症与组蛋白乙酰化的关系

慢性温和应激模型中,在小鼠伏隔核,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2的过表达导致抑郁样行为增加,而过表达显性失活的HDAC2后则有抗抑郁作用;HDAC5的伏隔核水平减少则能导致抑郁样行为增加,使HDAC5表达增加,结果使得抑郁症行为减少。由此可见,HDAC2和HDAC5两者的效果是相反的,分别是导促和抗抑郁反应。

抑郁症与组蛋白甲基化的关系

慢性社会失败应激很有可能会引发抑郁症,其原理在于会引起易感动物伏隔核的组蛋白转甲基酶G9a、GLP、SUV39H1等,和共同抑制剂(CoREST)的减少,尤其是H3K9的甲基化。过表达G9a将导致个体出现抑郁症的相应症状。在社会失败和孤立两个抑郁模型中,许多基因的启动子上均出现了H3K9/K27的甲基化改变,并且其中大多数情况可被抗抑郁治疗逆转。

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

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参与了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例如情绪反应,精神活动,体温调节,睡眠等。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学说中,比较公认的是单胺假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单胺代谢异常假说”被提出,该假说认为,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浓度水平,或者其功能下降是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

通过对以上文章内容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经对什么是抑郁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抑郁症不是小病,我们一定不能轻视它,如果身边有出现了抑郁症的患者,我们一定要热心的为他提供关心与帮助,如果发病情况特别严重,务必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送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并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后期的日常护理和饮食调养,争取早日康复。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