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药不能停”成了一句流行语,后面的潜台词是什么,大家心照。不过,说句实在话,这句貌似搞笑的话还真是有一定道理的。今儿就跟大家聊聊为什么“药不能停”。
有抑郁症的朋友及其家属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抗抑郁药我不想吃了,可不可以不吃了?”,但却很少有人问我“我想停抗抑郁药但如何停?”可能大家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抗抑郁药是中枢类药物,认为吃久对大脑不好或会上瘾,心想能停就快点停吧,却忽略了抗抑郁药的停药反应(Withdrawal/DiscontinuationSyndrome),也叫撤药综合征。
什么是停药反应
停药反应,这个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上的术语指“骤然停止使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广泛存在于很多药物,比如心血管药、激素类药物等,当然也存在于抗抑郁药物,比如艾司西酞普兰,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服用抗抑郁药一段时间后,如果突然停止服用——比如,昨天吃20毫克(推荐成人每日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的最大剂量),今天突然就完全不吃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身体上的不适或情绪上的波动。
抗抑郁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易怒
焦虑不安
头痛
头晕
疲劳
类似感冒的症状,如:肌肉酸痛,发冷。
恶心,反胃
抑郁症症状重新出现
多汗
震颤
当然,不一定每一种抗抑郁药都会产生上述停药反应。即使服用同一种抗抑郁药也未必人人都会产生停药反应,临床统计显示,使用抗抑郁药达6周以上的人里大概每5人中会有1人产生停药反应。停药反应出现的时间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停药后立刻出现,有的人可能会过几天出现,也有的人甚至完全不会出现停药反应,这得看具体药物的体内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half-life)以及个人的药物代谢能力(比如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药代能力显然不同)。一般停药反应会在停药后6周左右自行消失,但也有人的停药反应会持续1年左右。毕竟每个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是否有其他疾病、基因等各种因素都会使停药反应呈现多样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期性。
为什么会产生停药反应
老实说,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什么时候科学家能回答上来,那估计离攻克抑郁症就不远了!
抗抑郁药的作用原理主要在于帮助大脑特定区域的细胞核团恢复正常的化学平衡状态,这里讲的“化学平衡”主要指的是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化学递质,比如5-HT、?-氨基丁酸(GABA)、去甲肾上腺素(NE)等等。目前有一种假说认为,突然撤走抗抑郁药物可能会把导致神经化学递质在一定范围内重新调整,而大脑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一改变。
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抗抑郁药具有“成瘾性”(Addiction),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抗抑郁药的停药反应让有的朋友觉得如果再去吃抗抑郁药,这些不良反应就会消失,可这么一来我不就永远离不开抗抑郁药了么?那它们不就跟咖啡因、尼古丁一样具有成瘾性么?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区,因为成瘾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对某一物质的过度依赖,除了生物学因素以外还有很大的心理因素在里面。但事实上,抗抑郁药物的药理基础意味着它们并不具有所谓的成瘾性。
哪些抗抑郁药物最不容易“摆脱”
一般来讲,在身体里停留时间较短、同时作用于5-HT和NE系统的抗抑郁药相对更容易产生停药反应,比如:
西酞普兰(Citalopram)
艾司西酞普兰(左旋西酞普兰,Escitalopram)
帕罗西汀(Paroxetine)
舍曲林(Sertraline)
像体内清除速率较慢的氟西汀(Fluoxetine)就相对不大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但请注意:绝不是说氟西汀比上述药物更值得选择,我们在这里只是讨论突然停药产生的停药反应,药物的选择需综合考虑适应症、药效、个体差异、药物本本不良反应。请大家不要混淆,而且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药物。
老一代的抗抑郁药,如三环类也会产生停药反应。
如何停药
虽然不能保证把停药反应产生的可能性降低为零,但与医生商讨并谨遵医嘱绝对是明智的选择,可以让停药反应的影响大大降低。医生一般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在几周内的时程内逐渐减量,这样可以让大脑有时间慢慢适应这一变化。千万不要自行减量或停药!
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给你开另外一种抗抑郁药或其他药物(非抗抑郁药),短期服用可以帮助减轻停药反应。假如是从抗抑郁药A换成另一种抗抑郁药B,医生会指导你在还未完全停止抗抑郁药A的时候开始服用抗抑郁药B。
特别需要小心的是:
大部分抗抑郁药会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发生相互作用,引发类似“5-HT综合症”的不良反应(体现为:高热,强直,肌痉挛,精神状态不稳定等),应严格禁止二者联合使用。如果不得不尽快使用MAOI,也应在停用抗抑郁药后至少7-14天(比如艾司西酞普兰需停药14天以上)以上方可开始MAOI的使用。
以上内容不需要您完全理解或完全熟悉,只要您记住“抗抑郁药不可以自行停用”,那这篇文章的目的就达到了。还是那句话:谨遵医嘱。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健客价: ¥17.8配合欧姆龙血糖仪一起使用测量血糖。
健客价: ¥59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冬季型症,属血热或兼血瘀证。症见皮肤红斑、鳞屑、清润肥厚、瘙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溲黄等。
健客价: ¥26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健客价: ¥1191.佝偻病和软骨病。2.肾性骨病。3.骨质疏松症。4.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健客价: ¥16清肺化痰,润肺止咳。用于阴虚肺热引起的咳嗽痰盛,气短喘促咽干口渴,劳伤久嗽,痰中带血。
健客价: ¥34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8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
健客价: ¥3.5用于治疗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健客价: ¥110镇惊,安神,行气。用于心慌气短,心神不安,气血淤滞,胸肋刺痛等。
健客价: ¥43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9.5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关节炎:除
健客价: ¥3用于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更年期妇女、老年人、儿童等的钙补充剂,并帮助防治骨质疏松症。
健客价: ¥481.佝偻病和软骨病。 2.肾性骨病。 3.骨质疏松症。 4.甲状旁腺激素合成与释放,抑制骨吸收。
健客价: ¥17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健客价: ¥15用于轻~中度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健客价: ¥25应用其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治疗各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健客价: ¥46.5本品不能替代药物。
健客价: ¥128用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其它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健客价: ¥40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健客价: ¥20可作为全营养支持或部分营养补充,适用于成人及四岁或四岁以上的儿童.可口服或管饲.
健客价: ¥78本品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肌梗塞、暂时性脑缺血或中风发生。同时可用于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23.26调节“粘”热,镇静安神。用于“赫依”,“粘”热交争,山川间热,发烧,“赫依”引起的癫狂,昏迷,心神不安。
健客价: ¥36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纤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等。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