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跟骨截骨联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

跟骨截骨联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

2019-03-05 来源:实用骨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采用跟骨内移截骨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术后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目的

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的结果评估跟骨内移截骨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9例(25足)经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其中男7例9足,女12例16足;年龄18~52岁,平均(33.2±9.8)岁。患者均为柔韧性平足,伴有不同程度的平足及跟骨外翻畸形,术中切除副舟骨行胫后肌腱止点带线锚钉重建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足采用Maryland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评定。术前及随访拍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负重侧位X线片跟骨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1跖骨角(T1M1)的改变。

结果

术后19例(25足)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6±7.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Maryland功能评分为(92.1±2.1)分,VAS疼痛评分为(0.7±0.9)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负重侧位X线片跟骨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骨第1跖骨角(T1M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末次随防足部疼痛均消失,平足畸形明显改善。

结论

采用跟骨内移截骨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术后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关键词

副舟骨源性平足症;跟骨内移截骨术;足部畸形;改良Kidner手术

典型病例

33岁男性患者,右足内侧疼痛3年,加重伴内侧足弓降低、后足外翻1年。入院行负重位X线片检查示Ⅱ型副舟骨,T1M1:11.4°,TCA:17.8°,Meary's:11.2°,Kite:32.8°,Pitch:17°,后足外翻畸形,诊断为右足副舟骨源性平足症。行副舟骨切除并用带线锚钉重建胫后肌腱止点手术。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消失,负重位X线片示副舟骨消失,T1M1:6.7°,TCA:10.2°,Meary's:5.1°,Kite:37.5°,Pitch:24.6°,后足外翻畸形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6。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