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的疗效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的疗效对比

2019-03-01 来源:实用骨科杂志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脊柱内镜同椎间融合修复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中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且疗效无差异,但脊柱内镜手术创伤小,住院治疗和恢复时间短。

探讨脊柱内镜与椎间融合修复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1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为33~69岁,平均年龄42.7岁。均为单节段,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55例(男35例,女20例),累及L3~4节段3例,L4~5节段27例,L5S1节段25例,在其临床症状较重一侧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神经减压、髓核摘除术;采取椎间融合修复手术患者61例(男31例,女30例),累及L3~4节段5例,L4~5节段29例,L5S1节段27例,在责任椎间节段行椎板减压,切除椎间盘组织,植骨融合椎间关节,提供坚强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随访时观察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良率。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12~24个月,平均17.8个月。脊柱内镜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椎间融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内镜组优良率为92.7%(51/55),椎间融合组优良率88.5%(54/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柱内镜同椎间融合修复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终板骨软骨炎中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且疗效无差异,但脊柱内镜手术创伤小,住院治疗和恢复时间短。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椎体终板骨软骨炎;腰椎融合术;内窥镜检查

典型病例1

35岁男性患者,因腰痛5年伴右下肢疼痛2d入院。入院时患者右下肢放射痛至小腿前外侧,足背区麻木,右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巴氏征(-),术前MRI示L4~5椎间盘巨大突出,L5S1椎间隙退变并轻度突出,伴终板T2加权像高信号,呈Modic改变。入院后行经皮完全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术后即感腰痛及下肢痛缓解。第3天出院,末次随访腰痛VAS、ODI较术前明显下降,腰椎MRI与术前比较突出物消失,终板T2加权像高信号较前好转,未行相关治疗L5S1间隙终板较术前出现明显高信号,呈Modic改变。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2。

典型病例2

40岁中年男性,因腰痛伴右下肢疼痛3年入院。查体右下肢放射痛至足跟,足底麻木,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巴氏征(-)。术前MRI示L5S1椎间隙退变并间盘突出,伴终板高信号,呈Modic改变。入院后行经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腰痛及下肢痛缓解,末次随访腰痛VAS、ODI较术前明显下降,X线片示椎间已融合,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3~4。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门问答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