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病因 > 引发痛风的因素通常主要有什么?

引发痛风的因素通常主要有什么?

2018-10-16 来源:痛风之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痛风患病人群主要以男性为主,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0∶1,且女性发病多数在绝经后,一般认为这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

我们已经知道了痛风主要是由于人体血液中尿酸含量增高所引起的,也已经了解了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的几个方面的因素,那么究竟哪些人容易得痛风呢?各方面的研究显示,引发痛风的因素通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

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痛风虽可见于各年龄层,但痛风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男性在50~59岁,而女性通常在50岁以后且绝大部分为绝经期以后,表明痛风是一种老年性疾病。然而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发现30~40岁的年轻患者也已经比比皆是,甚至20岁左右的患者也是屡见不鲜,表明痛风的发病年龄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年轻化趋势,这一点在有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中尤为多见。

2)性别

痛风患病人群主要以男性为主,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0∶1,且女性发病多数在绝经后,一般认为这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

3)地区分布

地理位置对痛风发病率可能有一定影响。通常城乡有别,城区居民的血尿酸值高于农村居民,这可能与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及劳动强度、能耗有一定关系。原发性痛风发病率与饮食中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饮食质量下降,欧洲痛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而当战后饮食蛋白质含量再度丰富时,其发病率又恢复到战前水平。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以后,其国民饮食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以致痛风亦成为日本人较常见的疾病。国内痛风的临床报告也逐年增多,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显著增加。此外高原缺氧地区痛风的发病率也较高,主要是因为高山缺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GPRT)、磷酸核糖焦磷激酸合成酶(PRPP)及APRT(腺苷酸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等功能紊乱,导致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此外,缺氧血中乳酸增多,使血液偏酸性,也促使尿酸在组织中的的沉积。

4)种族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至今尚未发现没有痛风发病的种族。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正常成人血尿酸水平基本相似,但也有一些地区血尿酸水平较高,如南太平洋的岛屿、新西兰的毛利族、移居夏威夷的菲律宾人、马里亚纳群岛的土著人、马来西亚的华人、澳洲人。有研究显示我国人群中血尿酸水平普遍要低于西方人。而美国在1986年的一项研究则发现,黑种人痛风的发病率高于白种人。痛风在各种族中发病率的差异,可能与遗传、饮食结构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