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疾病 > 骨质疏松 > 诊断骨质疏松症,只有骨密度说了算吗?

诊断骨质疏松症,只有骨密度说了算吗?

2018-03-16 来源:第一脊柱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骨头的强度是由骨密度和骨质量共同构成的。发生骨质疏松时,两者都会出现问题。一来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失调,骨小梁变薄、连结变少,结构劣化,二来骨钙流失增加,总量减少,总的骨强度相应减低。

骨密度检查(BMD)简单方便,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症来说可谓“价廉物美”,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但骨密度检测是不是“唯一的标准”呢?不是。

这要从什么是“骨密度”说起。我们平时说的骨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骨内矿物质的含量,也就是“有多少骨”。目前最常用,也是比较可靠的是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的矿物质含量,因为这两个部位最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如果测出来的数值(T值)比正常年轻人低太多的话(2.5个标准差),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了。

骨密度T值低于-1.0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为骨质疏松

骨头里的矿物质就好比造房子用的建筑材料,没有足够的建筑材料,纵使鲁班再世,也无济于事;但有了足够的木头、水泥、沙石,没有良好的结构设计,一样不能造出坚固的房子。所以我们还需要关注另一个指标——骨质量。骨质量是指骨的形态与结构,也就是“骨是怎样构建的”。

我们的骨头里有很多建筑工人,各司其职,构建、修复我们的骨头。负责建造的叫“成骨细胞”,成骨细胞个子小,数量多,他们的工作是将矿物质、蛋白质等各种材料搭建起来,形成骨组织。还有一类建筑工人,他们数量不多,但块头很大,叫做“破骨细胞”,专门从事拆除工作。千万不要认为“拆除”是件坏事,破骨细胞吸收的是多余、老化或损坏的骨组织,并将材料回收利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良好协作,保障了骨头的新陈代谢,维护骨头的质量和健康。

破骨细胞(红色的大个子)与成骨细胞(蓝色的小个子)共同修复骨组织

所以说,骨头的强度是由骨密度和骨质量共同构成的。发生骨质疏松时,两者都会出现问题。一来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失调,骨小梁变薄、连结变少,结构劣化,二来骨钙流失增加,总量减少,总的骨强度相应减低。“偷工”又“减料”,新房变危房,直接后果就是发生“脆性骨折”,即在较小的暴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比如走路不小心摔跤,手一撑,手腕骨折了;或者接了盆水,弯腰一端,脊椎骨折了;或者碰上个急刹车,一拉扶手,肋骨骨折了。如果此时去医院检查,会有部分病人的骨密度可能并未达到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那么这些病人算不算得了“骨质疏松症”呢?

常见脆性骨折发生部位:脊柱、髋部、手腕、肩部

骨密度检测虽是金标准,但不是诊断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唯一依据。一旦发生脆性骨折,不管骨密度是否降低,即可认为病人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应该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明确骨质疏松症的类型和程度。只要明确病因,坚持正规治疗,还是能够保存住足够的骨量,降低发生骨折的风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