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解析“捉迷藏”游戏的秘密

解析“捉迷藏”游戏的秘密

2018-08-13 来源:儿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今天这个游戏最好不要在晚上玩。游戏开始了,告诉宝宝,您一会儿要躲起来,让宝宝来找您,藏的时候最好留一些蛛丝马迹,让宝宝容易找到。接下来,您换一个地方藏。宝宝玩得开心吗?好了,现在该轮到宝宝藏了。看看宝宝是怎么藏的:
解析“捉迷藏”游戏的秘密
 
又是宝宝的游戏时间了,今天这个游戏最好不要在晚上玩。游戏开始了,告诉宝宝,您一会儿要躲起来,让宝宝来找您,藏的时候最好留一些蛛丝马迹,让宝宝容易找到。接下来,您换一个地方藏。宝宝玩得开心吗?好了,现在该轮到宝宝藏了。看看宝宝是怎么藏的:
 
A.宝宝不会藏,好像没有理解游戏规则。
 
B.宝宝自己会藏,但还没等去找,他就自己跑出来了。
 
C.宝宝自己会藏,但不会藏住整个身体,只是把头藏进去。
 
D.宝宝藏得很好,但无论玩几次,他总是藏在同一个地方。
 
E.宝宝藏得很好,而且还会变换不同的藏匿地点。
 
您的宝宝是怎么玩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儿和幼儿时期心理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存在显著的“自我中心化”现象。他认为,婴幼儿时期思维从“我向思维”逐步向“现实性思维”转化;从“自我中心”向“社会化思维转化”,这一过程被称为“自我中心化”现象下降。孩子到了1岁半以后,已逐渐摆脱了那种不能分清主、客体,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现象。但他们还是很难做到对同一事物认为还有他人观点的存在,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事物。他们仍然会以自己的观点、态度或需要作为唯一的衡量事物的标准。
 
在“捉迷藏”这个游戏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
 
所以家长有必要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孩子“去自我中心”的发展,让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同时,学会认识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孩子思维可逆性的发展。
 
(1)如果您宝宝的表现和A、B、C宝宝相似
 
您不要以为宝宝的智力有问题,可能是因为您的宝宝年龄太小,他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游戏规则。而且太小的宝宝还处于“自我中心”的初级阶段,他在认识外界事物或理解游戏规则等过程中都存在倾向性,还不能做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您不用担心,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逐渐提高对自我和客体之间关系的认识。
 
(2)如果您宝宝的表现和D、E宝宝相似
 
宝宝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去自我中心”的心理的发展,您会发现宝宝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他会因为听到小朋友找不到妈妈而着急、会因为看到小狗被主人“教训”而伤心;当您告诉他要像“××一样勇敢”的时候,他真的会停止哭泣,让医生给他打针。从宝宝会玩捉迷藏开始,“偶像”和“榜样”就会对宝宝显现作用,您对孩子的教育就更要注意方法和方式了,应该积极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
 
即便如此,孩子的“自我中心”现象仍然没有完全消失,只能说是下降了。因为“自我中心”现象在婴幼儿时期始终存在着,只不过某一时期的自我中心现象消失之后,高一级的自我中心化现象随之出现,不同形式的自我中心化现象标志着孩子的发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