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1岁半以后的宝宝对生活当中的大部分事物有了非常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1岁半以后的宝宝对生活当中的大部分事物有了非常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018-08-13 来源:儿科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1岁半以后的宝宝对生活当中的大部分事物有了非常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但对温度、情绪、感受等方面词汇的理解还不是太明确,需要有身体器官的切身体会,才能理解。这个游戏就是通过皮肤的感知觉让孩子感知温度并理解描述温度的词语。
可以给孩子做的游戏
 
(1)温觉刺激足底
 
用温度差异非常明显的东西,比如用热水或冰水配合温水来刺激宝宝的足底,您在刺激的同时可以告诉孩子“烫”、“冷”、“舒服”等词语,反复几次刺激以后,孩子就会建立语言和皮肤知觉的神经通道。一段时间以后,家长再给他同样的刺激时,可以要求孩子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觉。
 
【讲解】1岁半以后的宝宝对生活当中的大部分事物有了非常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但对温度、情绪、感受等方面词汇的理解还不是太明确,需要有身体器官的切身体会,才能理解。这个游戏就是通过皮肤的感知觉让孩子感知温度并理解描述温度的词语。
 
(2)触体温觉反应
 
在不同的杯子里装上不同温度的水,然后您用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子或玻璃分别放在两个杯子上方,用语言提示孩子:“奇怪,怎么有一个盒子变成白的了,不透明了,怎么回事?”语言的提示只是提醒孩子去观察,并不需要家长向孩子讲解“冷凝现象”。这时,你可以问问孩子哪个瓶子里的水是冷的、哪个是热的。然后让孩子用手去触摸瓶子,再通过手的感觉去判知冷烫。再次引导孩子去观察,烫的水会让盒子变成什么样子。
 
【讲解】宝宝对温度的触觉反应是对大脑神经系统的良好刺激。1岁以后的孩子早已掌握了“烫”、“冷”的词语,这个时候,我们希望不再是让孩子通过亲身的体验去验证烫的感觉,而是让他们通过观察发生的现象去分析。尽管这是一个手知觉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推断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3)神奇的口袋
 
在布袋子里装上梳子、尺子、小棒子等差异不大的物品,告诉孩子从布袋里把××拿出来。拿的时候,不能让孩子看里面的东西。
 
【讲解】1岁半以后的宝宝随着智力、空间认识能力的提高,也开始发育空间想象力了。这个时候,家长在考察孩子空间记忆的同时,让他通过手知觉去和想象中的物品形式相互对应,这个综合思维和立体调整能力,会增强孩子对事物的立体认知和记忆。
 
(4)演示沉浮
 
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比如梳子、钥匙、小勺、杯子、纸片、小木片等,再准备一盆水,您先随意拿一样东西放到水里,告诉孩子是沉还是浮。
 
然后把这些游戏材料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操作。如果孩子比较配合,在每次放之前您都让孩子猜猜是沉还是浮,然后再放到水里去证实。
 
对于掌握程度高的宝宝,可以让他自己通过实验过程,把会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找出来,进行分类游戏。
 
【讲解】这一游戏的重点在于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操作感知沉浮现象,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游戏的过程要求孩子先判断后观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去观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教孩子较早地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孩子以后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式学习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加深孩子的印象。
 
(5)“涮”火锅
 
用家里电火锅或是电磁炉和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您准备冰块、竹笋、肉、块状的动物油(猪油或牛油等)、鸡蛋、豆腐泡、墨斗鱼等平时吃火锅时准备的东西。在正式开吃之前,您把这些事物两两组合成一组,分别放在勺里煮:
 
冰块——竹笋(切成差不多的样子),引导孩子发现差别和变化;提出问题“冰块哪儿去了”;块状动物油——鸡蛋,引导孩子观察为什么一个会煮散漂起,一个却硬起来;豆腐泡——墨斗鱼,一个越煮越大,一个越煮越小。
 
当然,还有很多食物煮过以后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您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并品尝前后的不同。
 
【讲解】家长有计划性地帮助孩子认识事物的不同,认识“煮”的过程中事物会发生变化,从而获得非直观信息,增强孩子对事物差异性的感知。
 
在日常生活中,您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孩子获得信息
 
带孩子去动物园,或者去郊游,进入大自然;
 
听音乐会、看画展或参观各类博物馆、科技馆;
 
饲养小动物或培植花卉,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存在;
 
参加各类体育运动,最好有一定运动材料的活动,比如打球、游泳等;
 
让孩子参加手工制作。
 
致家长的话
 
不要以为提高孩子的“智力”就是告诉他“是什么”,您首先要做的是让他尽可能用自己的身体器官去感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