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摆脱早恋恐惧症
摘要:心理学家说“早恋恐惧症”比“早恋”更可怕。这种恐惧心理已严重影响到她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怎样让孩子“脱敏”呢?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转变,而这方面她的父母起着关键作用。
心理学家说“早恋恐惧症”比“早恋”更可怕。这种恐惧心理已严重影响到她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怎样让孩子“脱敏”呢?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转变,而这方面她的父母起着关键作用。
小丽是一位长相清秀甜美的女生,在一所很有名的重点高中上高三。
平时也就是留着一头短发,一身男式的休闲运动衫,连衣裤和运动鞋的颜色也是“中性”的,穿着打扮竟看不出一点女孩子的色彩和特点。
最近,小丽很烦恼,她被一些困惑了她几年的心理问题干扰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困惑。这些问题就是“究竟怎样与异**往?高中生谈恋爱对学习是有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还是就像老师、父母说的那样有害无益?有没有中学生既谈恋爱而又双双考上大学的先例呢?怎样处理早恋才能促进学习而不是影响学习成绩呢?我能不能搭理班上的男生?”
在小丽咨询了心理医师后,心理医师问道:“是不是你和哪个男生相互有好感?”“我想知道,我逃避了两年多的早恋情结,究竟会多可怕?”“可怕?你怎么会这样想?初恋不是很美好吗?”“难道不可怕吗?”小丽疑惑地说,“上初三的时候,我有一个同桌,她聪明漂亮、成绩优秀,和班上一个男生恋爱,结果两人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中考时连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后来妈妈反复对我说:‘千万不能早恋!如果早恋了,就算你学习基础再好,脑子再聪明,学习成绩都会走下坡路,更别想升入好学校!’所以我听妈妈的话,绝不和男生有来往,结果中考时,我以满意的成绩升入最好的重点高中。”“是啊,中学生谈恋爱是不大合适,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害怕也没有必要,你现在担心什么呢?”
小丽沉吟良久,仿佛下定了决心,才缓缓地说:“我害怕男生的目光。上课时我不敢回头,因为担心回头与某个男生的目光接触。实际上我不是怕男生的目光,而是怕男生喜欢我,怕他们追求我,怕因此妨碍学习、葬送了前途。所以,上课时我连头都不敢灵活转动,生怕男生以为我看他们,然后就会有麻烦。我从来不打扮自己,而且总穿很落伍的衣服,就是为了不去吸引男生的注意。但是现在,我觉得自己太
压抑了,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马上要高考了,前天我又收到了男生的约会字条,还约我出去散步。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你想接受邀请,和他出去散步,是吗?”小丽迟疑了一会,终于点点头:“可是妈妈说,和男生交往等于早恋等于荒废学业,而这也是被教训证明过的例子。我不敢呀。”
看来,小丽是一个单纯向上的好姑娘,妈妈的话让她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对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避之唯恐不及,所以才会如此紧张。她没有与任何一个男生单独相处过,更别说谈心了。可是现在高考在即,她却高度
焦虑,焦虑的背后是内心剧烈的冲突。母亲的教诲使她认为应坚决关闭与男生正常交流的大门,但开始觉醒的成长
发育意识又使她有与男生交往的渴望,于是在这种冲突中,她学习效率下降,并成为最使她恐惧不安的事情。毫无疑问,小丽患了“早恋恐惧症”。
父母要慢慢纠正自己对男女生交往的错误看法,认识到社会在进步,男生女生之间来往其实是蛮简单正常的事情,男女同学也是可以经常谈心的,只是被父母想象得复杂了。如果说中学生谈恋爱妨碍学习,那么比起患“早恋恐惧症”带来的对心理健康的伤害,哪个更可怕呢?事实上,完全禁止异性同学交往而造成的危害,比真正早恋带来的危害更大!
从大量的心理咨询案例可了解到,大多数中学生其实并不想陷入早恋。关键是,不想早恋的少男少女,也非常需要异**往,在异**往的实践中,他们才能够知道,怎样做才能避免早恋。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重要的是把握分寸,只要“发乎情,止乎礼”,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许多父母唯恐孩子早恋,严防死守,却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问题就出在思想不够开放,观念不够健康,而最后受害者,恰恰是他们最不愿伤害的孩子。
正确对待少男少女的友情
儿童期的男孩女孩,喜欢跟父母在一起玩耍。父母陪他们,哄他们,买玩具给他们,使他们开心。然而,当孩子长大一些,就不愿跟父母在一起玩了。如今的独生子女一代,家中没有同胞兄弟姐妹,跟谁去玩呢?自然就在家庭之外找同龄的伙伴玩了,同学、邻居家的孩子,甚至公共场所结识的同龄人。如果这样的同龄玩伴来自异性圈子,就格外让孩子感到新鲜、欣喜、兴奋甚至难分难舍。从旁观察的父母,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担忧:是不是孩子有点儿不正常?成熟太早还是“学坏”了呢?不管制他们会不会“出事”?其实,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到达十一二岁的男孩女孩,开始体验异性之间的友情,是十分自然、甚至是必须的。那些处在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如果压根儿就没有与同龄异性朋友交往的兴趣和能力,那倒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