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摘要:为“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也可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黄疸:参见本章(第节)。(2)“马牙”和“螳螂嘴”:在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俗称“马牙”,数周后可自然消退;两侧颊部各有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吮乳汁。两者均属正常现象,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少数初生婴儿在下切齿或其他部位有早熟齿,称新生儿齿或诞生牙,多数活动易脱落而致吸人呼吸道,故需拔除。(3)乳腺肿大和假月经:男女新生儿生后4—7天均可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2—3周消退,切忌挤压,以免感染;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上述现象均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4)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多形性斑丘疹,称为“新生儿红斑”,1+2天后自然消失。也可因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颜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称为“新生儿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
 
足月儿及早产儿护理
 
1保暖
 
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婴儿处于中性温度中。早产儿尤其出生体重<2000g或低体温者,应置于温箱中,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中性环境温度。温箱中的湿化装置容易滋生“水生菌”,故应每日换水,并加1:10000硝酸银2ml。无条件者可采取其他保暖措施,如用热水袋(应注意避免烫伤)等。因新生儿头部表面积大,散热量多,寒冷季节应戴域布帽。
 
2.喂养
 
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即可抱至母亲处哺乳,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倡按需哺乳。无母乳者可给配方乳。
 
 
 
早产儿也应酌情尽早母乳喂养。与足月人乳相比,早产儿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IgA,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期恢复到出生体重。对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或有病者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管饲喂养。也可暂行人工喂养,但应用早产儿配方奶。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是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每次哺乳量愈少,喂奶间隔时间也愈短,并且根据奶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管饲喂养)及体重增长情况(理想的每天增长为10—15g/kg)进行调整。对于出生体重<1500g的小早产儿可试行微量肠道喂养,哺乳量不能满足所需热能者应辅以静脉营养。
 
足月儿生后应肌注1次维生素K10.5—lmg,早产儿连用3天。生后第4天加维生素C50—100mg/d,10天后加维生素A500—1000IU/d,维生素D400—1000IU/d,4周后应注意铁的摄人量,足月儿每日给元素铁2mg/kg,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给3—4mg/kg,并同时加用维生素E25IU和叶酸2.5mg,每周2次。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可给予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每周600—750IU/kg,皮下注射,分3次给药,可减少输血需要。
 
3.呼吸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低氧血症时予以吸氧,应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6.7—9.3kPa(50—7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以防吸人高浓度氧或吸氧时间过长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BPD。呼吸暂停者可经弹拍打足底或托背等恢复呼吸,可同时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入,负荷量为4—6mg/kg,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4mg/(kg—d),分2—4次给药。继发性呼吸暂停应病因治疗。
 
4.预防感染
 
婴儿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时应注意无菌;工作人员或新生儿如患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过分拥挤,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
 
5.皮肤黏膜护理
 
(1)勤洗操,保持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勤换尿布防止红臀或尿布瘆发生。(2)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般生后3—7天残端脱落,脱落后如有黏液或渗血,应用碘附消毒或重新结扎;如有肉芽组织,可用硝酸银烧灼局部;如有化脓感染,用过氧化氢溶液或碘酒消毒。(3)口腔黏膜不宜擦洗。(4)衣服宜宽大,质软,不用纽扣。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尿布。
 
6.预防接种
 
(1)卡介苗:生后3天接种,目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有皮上划痕和皮内注射两种方法。皮内接种后2—3周出现红肿硬结,约10mmx10mm,中间逐渐形成白色小脓疱,自行穿破后呈溃癀,最后结痂脱落并留下永久性圆形疤痕。皮上接种1—2周即出现红肿,3—4周化脓结痂,1—2个月脱落痊愈,并留下凹陷的划痕疤痕。早产儿有皮肤病变或发热等其他疾病者应暂缓接种;对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儿,应绝对禁忌接种卡介苗,以免发生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2)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0.5ml,同时换部位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