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儿童心理 >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如何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如何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

2017-12-18 来源:春雨育儿百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现在我最爱做的事就是不停地模仿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一举一动。我会不辞辛苦地、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模仿。
  面对孩子一些常见行为,90%的家长应对策略都是不可取的!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信任感、缺乏自我、不自信、没有权利意识、缺少自制力!让育儿科学大百科来告诉您,该怎么科学的应对孩子的这些行为。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经过25年研究与实践表明:三岁的孩子,开始对什么都说“不”,这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萌芽。这一时期,孩子的独占欲变强,他有时会很粘人,有时却对你爱答不理,他还会出现由于和父母的疏远而感到忧郁,困惑,以及与人交流的障碍。因此父母应该多多谅解孩子,不要过分的指责,帮他渡过这重要的一关。
 
  人的许多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模仿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学习能力,孩子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方式来进行学习。小到说话的语气、口头禅,大到生活理念、为人处世。由于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幼儿教育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就变得尤为重要。
 
  孩子的想法和感觉:模仿太好玩了!
 
  现在我最爱做的事就是不停地模仿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一举一动。我会不辞辛苦地、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模仿。我觉得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太好玩了。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做,其实,这是因为我的模仿敏感期到了。
 
  ——来自孩子的想法与感觉
 
  这意味着: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到了!
 
  对这个时期的孩子而言,他们将通过模仿大人的动作来建立自我形象。虽然大人会觉得很无聊,甚至是认为这是孩子想引起大人的注意的行为。但这种大人的理解却与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完全不符合。
 
  你的反应越激烈,他就认为这个游戏好玩,除非你大发雷霆把他吓住,让他不敢在这么做。但这种方式会阻碍孩子人格的发展,甚至破坏他对你的信任感。
 
  你一定要这样做:
 
  家长要给幼儿树立正确榜样
 
  由于幼儿模仿的对象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幼儿又因为年龄小的缘故,无法分辨出事物的好坏,所以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进行模仿,不好的行为予以改正。比如我们前几天说过的,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等,就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避免因为觉得孩子模仿大人好玩而教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抽烟、喝酒、骂人等。
 
  引导幼儿明确模仿
 
  幼儿喜欢模仿,而他们模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玩一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他们的模仿通常是从兴趣出发,所以家长可以从他们的兴趣入手,让他们有意识的进行模仿,明确他们模仿的目的。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画片,就可以选择内容向上的动画形象对其进行引导。
 
  明确孩子是非观
 
  由于幼儿年纪小,感性模仿较强,理性模仿较弱。一般多模仿动作、举止,而并不会深究这种行为出现的本质原因。比如孩子喜欢模仿武侠英雄的招数,但是更应该引导孩子学习的是英雄身上的意志品格,如意志坚定,勤奋刻苦等,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建立孩子健全的心智。
 
  你千万不能这样做
 
  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过度
 
  当孩子有不当的行为时,父母千万不要反应过于激烈。因为孩子只是做模仿大人而已。家长们要保持冷静,如此孩子也就会冷静的面对所做的事。
 
  孩子想动手帮忙时,给他泼冷水
 
  别限制孩子去模仿大人。当他模仿是大人应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泼冷水。这些做法将抑制孩子寻求独立成长的欲望。
 
  孩子最易模仿家长的12个坏习惯,你中了几条?
 
  1、没有礼貌
 
  如果家长平时有“出口成脏”的习惯,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样学样,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改变建议:
 
  审视自身的行为,争取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传、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2、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但这可能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外,也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改变建议:
 
  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东西,而是给他合适的。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
 
  3、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首先可能会让家长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你看XXX怎么样”之类的话,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很容易让孩子受外界影响,没有信心、自卑。
 
  改变建议:
 
  不要总是用别的宝宝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方式自由发展,只要他没有出现滞后、迟缓的情形,就不必过于担心。
 
  4、过于爱护孩子
 
  你心疼孩子,所以什么也不让他做,但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同时会出现依赖的思想,变成一个“懒惰”的小孩,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改变建议:
 
  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过于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5、带着宝宝玩电脑/看成人剧
 
  有的家长既想玩电脑/看电视,又得照顾宝宝,于是“两全其美”地带着宝宝一起玩游戏/看成人剧,很多成人节目并不适合孩子看,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认知,且长期看电视,对孩子的发育不利;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宝宝,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
 
  改变建议:
 
  孩子接触电脑/电视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定要看,也要选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内容健康,且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还是用亲子游戏来代替。
 
  6、当着孩子的面宣泄你的各种不满
 
  工作有压力了、朋友间有误会了、夫妻间出现争执了,都毫不隐瞒地当着孩子面抱怨,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让他慢慢学会找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改变建议:
 
  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向孩子诉说,告诉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别指望孩子替你解决,你也要尽量试着给孩子更积极的印象。
 
  7、说谎
 
  有时候,家长在说谎也是被孩子看在眼里的,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首先,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那么他也可能拥有这种“品质”;其次,会让他因不解而对家长的认识产生偏差。
 
  改变建议:
 
  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孩子在不在场,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8、不守交通规则
 
  看看左右无人、无车,就随意乱闯红绿灯,这样不仅威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让孩子不重视交通规则,存在侥幸的心理。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
 
  改变建议:
 
  不论是否带孩子出门,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平时也尽量告诉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诉他,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
 
  9、当众批评孩子
 
  有的家长为了挽回面子或其他的原因,总是在宝宝犯错的时候当众责骂他或者羞辱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自卑。也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同时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改变建议:
 
  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指出来,但态度一定要温和,告诉他为什么错了,你的目的是让宝宝改正错误,并不是当众打击他。
 
  10、不爱运动
 
  这大概是大多家长的通病,自己不爱运动,自然就不会带着孩子一起运动,甚至忽略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让孩子成为一个小胖墩,或者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某些技能发展滞后。
 
  改变建议:
 
  多运动是利于自己也利于孩子的事情,所以平时尽量抽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做些运动和游戏,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亲子感情。
 
  11、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
 
  有些家长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这样的做法延续到孩子身上,容易让孩子也没有时间观念,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改变建议:
 
  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让他们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平时做事一定要按计划进行,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不要总是“来日方长”。
 
  12、脾气大,随时发
 
  这首先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增加他的恐惧情绪,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建设。同时会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暴躁的人,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的争吵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坏榜样,让他学会攻击性行为,如说脏话、粗话
 
  改变建议: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在没办法控制的时候,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时爆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