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抽动症
摘要: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越早治疗越好。但是,目前治疗抽动症的药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且很多是标签外用药。
Q:抽动症是否都应尽早治疗?
A: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对日常生活和功能的损害。当抽动症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动作或者发声,特别是某些破坏性的行为,会遭受周围人,包括老师、同学、邻居,甚至偶遇者的误解、嘲笑、排斥,父母亲也一筹莫展,常采取责骂、施压、吓唬策略,受到同伴排斥、打击、孤立,受到各种心理损害,所以早期诊疗,显得很重要。
Q:抽动症从几岁开始治疗比较好?
A: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越早治疗越好。但是,目前治疗抽动症的
药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且很多是标签外用药。必须要权衡利弊。通常学龄前儿童,先采取观望的策略,尽量不用药,但可以采用一些心理行为的治疗。学龄儿童,一般指7岁以后,对于中重度的抽动症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Q:用什么方法来评判抽动症的严重程度?
A:临床上评估抽动症状严重采用一些评估量表。如多发性抽动综合量、耶鲁综合抽动严重度量表等等。比如耶鲁量表包括症状的描述、动作或发声的次数、频率、强度、复杂性、干扰程度、损害程度等方面按级评分。20—30分轻度,30—50分中度,超过50分重度。
Q:诊断抽动症需要做哪些检查?有没有必要做MRI或CT等检查?
A:诊断抽动症,主要根据症状的描述或观察,及对发病史的评价。没有血液学的检测或其它的神经检测手段被用来诊断抽动症。一些医生可能愿意用脑电图、CT、MRI或某些化验检查来排除那些容易与抽动症相混淆的疾病。或者用一些测试量表来评估抽动的严重度,或者共患病的情况。
Q:抽动症能根治吗?
A:尚未找到根治的办法。目前的治疗大多是针对症状,对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所以症状缓解后,多需要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
Q:药物治疗是否有依赖性,一旦用药,是不是就停不下来?停药后是否有反弹?
A:没有报道说,这些药物有依赖性。并非像抗癫痫药物那样严格,中途不能停药,可以根据症状需要间歇性用药。某些病例自身的抽动症状会时轻时重,跌宕起伏,选择正确的用药时机也很关键。症状重也不用怕,在症状癫峰时用药,可能会显得疗效更好。症状很轻的病人,你不要着急给TA用药,否则很容易有挫败感。家长期望值越高,治疗越容易失败。
多发性抽动症除了症状复杂外,尚有许多共存病症。,所以及时发现和识别共存病就显得非常重要。
最常见的共存病症为:
(1)以注意力涣散及(或)多动、冲动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小儿多动症。
(2)强迫症,包括单独或同时出现的各种强迫观念与行为,持续反复地出现于思想和行动中,明知不对而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可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常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流露出不想活下去的
自杀念头,对此务必高度警惕,防止意外。
(3)品行障碍及对立违抗性障碍,二者都有反社会倾向,不可忽视,不少家长常误认为这些表现不是病态,以为只是脾气倔犟而加以打骂压制,结果病情反而加重。
(4)学习障碍,是认知功能受损,主要是阅读障碍和数学困难,可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5)情绪障碍,主要是
抑郁症及心境恶劣,成人型的交替性抑郁
躁狂症也可在儿童及青少中发病。
(6)
焦虑障碍,主要是害怕与不安,如怕与亲人分离、怕亲人出事、怕上学、长期过度地怕陌生人、怕社会交往,乃至每天都为将来前途担忧、惶惶不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