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儿童抽动症的原因?儿童抽动证中医西医治疗?

儿童抽动症的原因?儿童抽动证中医西医治疗?

2017-08-12 来源:北京儿童抽动症治疗中心、海夫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该了解中药,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在咨询或者因抽动症就诊的儿童的父母中,大部分都有这样一个诉求就是能否少吃药或者不吃药解决。
  下面是现代的一些科学知识,然而在这之前我们一定应该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其实就是儿童在学习和自我意识以及知识体系建立时的一个过程,如果孩子的家长能够从孟母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则可以有效的通过行为的干预来治疗抽动症。
 
  1-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这可以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3-4岁执拗敏感期过后,在3-4岁,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有时也会同时出现),可称之为完美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待事物总是近乎苛刻的完美,比如,吃的苹果上不可以有斑点,不可以把苹果切成两半,拒绝接受妈妈刚刚剥开但是咬了一小口的鸡蛋等。接着,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内化。
 
  5岁以后,到了5岁之后,由于幼儿对秩序关系的感受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人,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即秩序美感特别关注。当他们画画时,会注意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比如近大远小等;当他们搭建时也会注重空间结构的美感,等等。因此,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审美的敏感期。
 
  另外我们应该了解中药,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在咨询或者因抽动症就诊的儿童的父母中,大部分都有这样一个诉求就是能否少吃药或者不吃药解决。
 
  本文的中心其实就是为了从全方位解决抽动症的问题,以达到一个“不吃药”的地步,因为在以前博文中讲过,善为医者万物皆为药,我们耳濡目染的外界环境同样有很强大的治疗作用,比如在一个空气好,树木繁茂,鸟语花香的山林很多疾病就自愈了,比如在一个喧闹嘈杂的街道上无数汽车的机器声音和尾气扬尘,人就不知不觉生病了。
 
  行为疗法通常包括以下方法:
 
  消极练习法:是根据多次重复一个动作后可引起积累性抑制的理论。可令患者在指定的时间里(15~30min),有意识地重复做某一抽动动作,随着时间进展,患者逐渐感到疲劳,抽动频率减少,症状减轻。
 
  自我监督法:即鼓励患者通过自我监督以达到减少或控制抽动。令患者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不自主运动详细记录下来,如抽动的次数、频率与环境有无关系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可增强患者对抽动的意识,并努力去克服。此法适用于成人或较大儿童。
 
  松弛训练:让患者学会放松和呼吸调节,把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可使抽动减轻,对改善焦虑情绪也有作用。
 
  行为反向训练:行为反向训练是应用一种与抽动相反的或不一致的对抗反应来控制抽动。对抗反应可通过拉紧与抽动相对应的肌肉以阻止运动抽动发生。采用紧闭嘴,通过鼻腔进行慢节奏深呼吸可抑制发声抽动。用慢节奏经口腔深呼吸可抑制鼻发声抽动。
 
  抽动症的预后
 
  Tourette综合征呈慢性病程,病情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与复发,须较长时期服药治疗。预后大多良好,部分患者于青春期后症状缓解。部分患者也可自然缓解(7%~19%)。随访研究表明,到成年期有30%~50%的患者完全恢复,约30%~40%的患者部分改善,但也有20%~30%患者症状延续到成年,罕见进展为精神分裂症者。男性患者预后较女性患者好。伴品行障碍的患者容易导致刑事犯罪,预后可能较差。本病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