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哪治
摘要:green(2014-5-23):我孩子现在10岁,6岁时开始有轻微的眨眼动作,期间吃过中药,停停吃吃,时好时坏,今年开始有清嗓子的声音,所以去看了西医
国外对抽动症孩子如何治疗,海夫人从未出过国,我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和网友的交流。
来看看一位澳大利亚的sarah妈妈在交给我的“儿童抽动症问卷调查表”中的讲述
“8.在那确诊的,做了什么检查,如何治疗。
悉尼专科医生。他是悉尼儿童抽动权威。他告诉我和老公:“你们女儿非常聪明,善解人意而且很成熟,我相信她能在学校克服抽动带来的麻烦。(当时孩子马上进入小学,我们澳洲5岁上学)。我不需要给她任何治疗,你们也不需要因为抽动再来看我,除非抽动严重影响她的睡眠”。我和老公非常感激他,按照他的话,我们也没有在去复诊”
再来看看一位孩子在英国(原来在国内后父母送去英国读书),妈妈和我的聊天记录。
green(2014-5-23):我孩子现在10岁,6岁时开始有轻微的眨眼动作,期间吃过
中药,停停吃吃,时好时坏,今年开始有清嗓子的声音,所以去看了西医,配了重的
精神类
药物。但是今年我把他送去英国了,跟学校也沟通过这事,老外们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学校也派外面专业的医生看过,不让吃任何药,大概吃了十来天全部停掉了。学校建议多锻炼,忽略这些症状,不是病人,让孩子开心学习开心玩。“
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专家李军旗博士认为,儿童抽动症是指一种突然发生的、不自主、快速、重复单一或多部位肌群收缩。根据动作的构成和持续的时间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及Tourette综合征,该病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障碍。
抽动障碍是一种主要发病于儿童期。原因不明。表现为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突发、反复快速、不自主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的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临床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动作或运动,通常头面部是首发部位,出现的抽动动作可见皱眉、眨眼、撅嘴、摆头、点头、转颈、耸肩、甩手、跺脚、踢腿等等。由于发声器官和膈肌的运动抽动而发出清喉声、
咳嗽声、鸡鸣声、打嗝声等。
临床类型
1、短暂性抽动障碍:常3岁后起病,4~7岁最为常见。是最为常见且较轻的一型,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运动抽动首发部位常为面部某肌群,首发于面部五官的交替抽动,如挤眼、皱眉、撅嘴、龇牙、咬唇、摆头、引颈、耸肩等。如以上症状此消彼现,并渐向上肢或下肢发展。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如清嗓、咳嗽、吼叫、嗤鼻、发出“啊”“呀”的哼哼声,开始时声小而不被注意。抽动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紧张不安、情绪烦躁或不佳,或患躯体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部分患儿症状固定于某一部位,持续1~2个月,有些患儿抽动部位变化不定,交替出现。一天发作多次,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本型症状较轻,治疗效果较好,有部分病例症状自行缓解。患儿有敏感、羞怯、不合群、易兴奋和激动等特点。可伴有遗尿、夜惊或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