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扁桃体炎 > 药店常见病35: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耳鼻喉常见疾病

药店常见病35: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耳鼻喉常见疾病

2017-07-27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引流不畅,而致扁桃体隐窝及其实质发生慢性炎症病变。同时,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病原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

  药店常见病35:慢性扁桃体炎

  [临床表现]

  本病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春秋两季多见,主要症状:

  1.反复发作咽痛

  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睡眠欠佳或烟酒等刺激后,咽痛发作,并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

  2.口臭

  由于扁桃体内细菌的繁殖生长及残留于扁桃体内的脓性栓塞物,常可致口臭。

  3.扁桃体肿大

  多见于儿童,肥大的扁桃体可使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

  4.全身表现

  扁桃体内的细菌、脓栓等,常随吞咽动作进入肠胃等消化道,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如细菌毒素被吸收后进入体内,还会引起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表现。

  5、并发证

  慢性扁桃体炎,不仅由于炎症蔓延可引起邻近器官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等,更重要的是为人体常见的感染病灶之一,与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长期低热等疾患关系密切。

  [治疗用药]

  1.一般治疗

  (1)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感染的机会。用淡盐水漱口,简单又方便,可于饭后及睡前,取温开水一杯,加少许食盐,口感有咸味即可,反复漱口,每次5分钟左右。

  (2)含漱法。可选用含碘片或者其他咽炎片、消炎含片等,根据其标注的要求进行含服,也可以在不舒服时坚持含服。

  (3)抗菌药。主要包括阿莫西林、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乙旋螺旋霉素等。

  (4)清热解毒中成药。消肿片、双黄连口服液、热炎宁片、热炎宁颗粒(无糖)、小儿咽扁颗粒、金银花颗粒、灵丹草颗粒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都可以。

  (5)药物治疗可长期服用维生素C。每次1片,每日3次。体质虚弱常易发作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的制剂。非急性发作时,不要滥用消炎药。

  (6)体能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2.手术治疗的选择

  (1)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者。

  (2)反复急性发作,每年4~5次以上,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

  (3)长期低热,全身检查除扁桃体炎外无其他病变者。

  (4)由于扁桃体炎而导致的肾炎、风湿等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择期手术。

  3.不宜手术者

  (1)急性炎症期及患急性病、上呼吸道感染和有流行病的时期。

  (2)造血系统疾病、凝血机能减退、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等患者不宜手术。

  (3)妇女月经期及经前3~5日不做手术。

  (4)有干燥性或萎缩性咽炎的患者如不十分必要可不手术,否则,术后咽炎症状加重。

  慢性扁桃体炎—耳鼻喉常见疾病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

  【病因】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使隐窝内上皮坏死,细菌与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引流不畅,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继发于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窦感染。本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认为与自身变态反应有关。

  【病理】

  可分为3型。

  1.增生型因炎症反复刺激,淋巴组织与结缔组织增生,腺体肥大、质软,突出于腭弓之外。

  2.纤维型淋巴组织和滤泡变性萎缩,为广泛纤维组织所取代,因瘢痕收缩,腺体小而硬,常与腭弓及扁桃体周围组织粘连。病灶感染多为此型。

  3.隐窝型腺体隐窝内有大量脱落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及细菌聚集而形成脓栓,或隐窝口因炎症瘢痕粘连,内容物不能排出,形成脓栓或囊肿,称为感染灶。

  【临床表现】

  患者常有咽痛,易感冒及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平时自觉症状少,可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若扁桃体隐窝内潴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大量厌氧菌感染,则出现口臭。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时打鼾、吞咽或言语共鸣的障碍。由于隐窝脓栓被咽下,刺激胃肠,或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引起全身反应,导致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

  【检查】

  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黏膜呈暗红色,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时,隐窝口有时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扁桃体大小不定,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可见瘢痕,凹凸不平,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患者常有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诊断及鉴别诊断】

  应根据病史,结合局部检查进行诊断。患者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扁桃体大小并不表明其炎症程度,故不能以此做出诊断。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多见于小儿和青少年,无自觉症状,扁桃体光滑、色淡,隐窝口清洁,无分泌物潴留,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之柔软,无反复炎症发作病史。

  2.扁桃体角化症常易误诊为慢性扁桃体炎。角化症为扁桃体隐窝口上皮过度角化所致,而出现白色尖形砂粒样物,触之坚硬,附着牢固,不易擦拭掉,如用力擦之,则留有出血创面。类似角化物也可见于咽后壁和舌根等处。

  3.扁桃体肿瘤一侧扁桃体迅速增大或扁桃体肿大并有溃疡,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肿大,应考虑肿瘤的可能,需行活检确诊。

  【并发症】

  慢性扁桃体炎在身体受凉受湿、全身衰弱、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或生活及劳动环境不良等情况下,容易形成“病灶”,发生变态反应,产生各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肾炎等。

  慢性扁桃体炎被视为全身感染“病灶”之一。至于如何把“病灶”和全身性疾病联系起来,目前尚无客观确切的方法。在研究病情时,应考虑以下两点:

  1.询问病史扁桃体炎引起全身性并发症者多有反复急性发作史。“病灶”感染即通过急性发作而表现出来,例如肾炎患者,每当扁桃体发炎后,尿液内即出现明显异常。

  2.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清黏蛋白、心电图等有助于诊断。在“病灶”型病例中,上述检查结果异常。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本病治疗不应仅限于抗菌药物或手术,而应结合免疫疗法或抗变应性措施,包括使用有脱敏作用的细菌制品(如链球菌变应原和疫苗进行脱敏),以及各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2)局部涂药、隐窝灌洗及激光疗法等均有人试用,远期疗效不理想。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2.手术疗法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