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耳鼻喉科 > 常见疾病 > 扁桃体炎 > 认识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疾病为何频繁发生

认识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疾病为何频繁发生

2017-07-27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

  认识慢性扁桃体炎

  【病因】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使隐窝内上皮坏死,细菌与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引流不畅,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继发于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窦感染。本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认为与自身变态反应有关。

  【病理】

  可分为3型。

  1.增生型因炎症反复刺激,淋巴组织与结缔组织增生,腺体肥大、质软,突出于腭弓之外。

  2.纤维型淋巴组织和滤泡变性萎缩,为广泛纤维组织所取代,因瘢痕收缩,腺体小而硬,常与腭弓及扁桃体周围组织粘连。病灶感染多为此型。

  3.隐窝型腺体隐窝内有大量脱落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及细菌聚集而形成脓栓,或隐窝口因炎症瘢痕粘连,内容物不能排出,形成脓栓或囊肿,称为感染灶。

  【临床表现】

  患者常有咽痛,易感冒及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平时自觉症状少,可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若扁桃体隐窝内潴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大量厌氧菌感染,则出现口臭。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时打鼾、吞咽或言语共鸣的障碍。由于隐窝脓栓被咽下,刺激胃肠,或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引起全身反应,导致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

  【检查】

  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黏膜呈暗红色,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时,隐窝口有时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扁桃体大小不定,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可见瘢痕,凹凸不平,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患者常有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扁桃体炎疾病为何频繁发生

  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容易出现扁桃体炎,这种疾病会传播,而且可以通过飞沫,还可以通过口腔,严重的危害到了患者的生活,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常见因素,以免造成细菌感染,那么扁桃体炎为何频繁发生。

  扁桃体炎疾病为何频繁发生?

  1.病原体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途径传入,平时隐藏在扁桃体小窝内,当人体因劳累、受凉或其他原因而致抵抗力减弱时,病原体迅速繁殖而引起发病。炎症自小窝开始,再遍及整个扁桃体。急性炎症时,扁桃体实质内充血,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在粘膜表面,可见黄白色斑点。

  2.长期炎症可致扁桃体内小血管闭塞,淋巴组织变性,逐渐为结缔组织代替,此后扁桃体日益缩小,最后导致扁桃体纤维化。小窝口因瘢痕而狭窄,其内容物难以排除,常成为病灶。

  3.扁桃体明显肿胀,并可形成多数小脓肿。小窝内由纤维素、脱落上皮和脓细胞等组成的脓性渗出物向小窝口排出,故在扁桃体小窝口可见脓点。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明显,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增生活跃,扁桃体肥大。小窝粘膜上皮增厚、表面角化过度或形成小溃疡。角化物、炎性渗出物、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细菌等混合形成干酪样物的栓子,塞于小窝口。

  4.口咽部易遭受病菌的侵袭而发炎,这些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

  5.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扁桃体炎的致病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其他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以及病毒等也可引起。

  6.正常情况下,由于扁桃体表面上皮完整和粘液腺不断分泌,可将细菌随同脱落的上皮细胞从隐窝口排出,因此保持着机体的健康。当机体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等原因造成抵抗力下降,细菌繁殖加强,扁桃体上皮防御机能减弱,腺体分泌机能降低时,扁桃体就会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炎。

  扁桃体炎的症状类型有哪些:

  1、肺经风热型:证见发热畏寒,咽痛,咳嗽,苔白或黄,脉数。

  2、肺胃蕴热型:证见高热畏寒,咽痛剧烈,吞咽困难,口渴引饮,口臭便秘,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3、热毒内盛型:证见高热不退,咽痫有增无减,伴同侧耳痛,吞咽困难,苔黄质红,脉洪数。

  4、虚火上炎型:证见咽干口燥,咽部似有物堵塞感,干咳,伴手足心热,或气短,腰酸,苔少,舌红,脉细数。

  5、肾阴虚型:证见口燥咽干,人暮尤甚,且有灼热微痛,异物感,伴五心烦热,头晕,不易耐劳,喉核及四周发红,喉核上有黄白色脓栓挤出,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6、肺脾气虚型:证见咽干,刺痒,微咳,少而粘,咯吐不出,人寐头上汗多,喉核暗红连及周围,喉核上有白色点状短痕,或乳酪样脓栓挤出,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

  希望大家尽早了解这种疾病,并且在生活当中也要注意一些护理方法,有效进行治疗,避免造成更多痛苦。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防御方法,有效进行保健身体,平时需要注意合理地进行饮食,以免造成更多的危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