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哄娃神器」会传染手足口,病毒高发期千万要远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3月发布说明,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这预示着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
每年的5-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却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爆发,而且患病的儿童也比较多,这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清楚了解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患病。
对于患者来说,在平时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调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那么手足口病患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下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3月发布说明,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的病例已经达到2.8万例,是2月份的两倍以上,这预示着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溃疡,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并没有专门的疫苗,但由于EV71也可能引发疱疹性咽峡炎,所以EV71手足口疫苗对于疱疹性咽峡炎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今年手足口病例的报告显示,仅3月,全国手足口患儿报告病例高达2.8万人。往年一般都是5~7月才进入手足口的高发期,而今年手足口高峰足足提前了近两个月,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手足口疫情比以往严峻得多。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随着气温回暖,肠道病毒活跃起来,同时进入新学期一个月有余,孩子入托后在集体环境中大大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因而呈现出发病率有所增加的态势。从目前临床观察来看,发病者以幼托儿童为主,轻症为多,重症病人并未增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虽然一年四季都可能会得手足口病,但是适合手足口病毒生存的温度是20-40℃,所以每年春季,伴随着气温升高,手足口病患儿会逐渐增多。
近年来东南亚频发肠病毒71型(EV71)所致的爆发性手足口病,发生危险因素包括去托幼机构、HFMD接触史、家庭成员多及农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