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手足口”高峰年,这7个防范重点必须留意!
人体有多种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宝宝这次患病是感染了某一种病毒,下次则可能是感染另一种病毒。所以,得过一次之后的宝宝并不能保证以后不得。
每年的5-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却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爆发,而且患病的儿童也比较多,这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清楚了解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患病。
对于患者来说,在平时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调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那么手足口病患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下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吧。
人体有多种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宝宝这次患病是感染了某一种病毒,下次则可能是感染另一种病毒。所以,得过一次之后的宝宝并不能保证以后不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溃疡,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2008—2015年间,实验室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中,74%的重症病例和93%的死亡病例是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简称EV71。
孩子会突然发烧,体温多数在38度以上,且表现为体温持续不退。也有一些孩子在患病初期会有流鼻涕、咳嗽、头痛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这时候如果给孩子吃治疗感冒方面的药,是不会得到控制的。
如何应对这个让孩子疼痛、妈妈心疼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非常类似,传染性也很强。面对两种传染性疾病的爆发,预防要点有哪些?如何护理患儿?
自2008年我国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使得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每年均有大量患儿患病,其中不乏出现危重症,甚至引起患儿死亡。目前已成为我国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起病急,发病过程除了发热之外,还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且会在口腔、手、足、臀等部位出现分散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由于这些症状都与感冒相似,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家长。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让宝爸宝妈们十分头疼,因为传染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