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乙肝 > 乙肝女性的妊娠期管理,准妈妈们一定要重视!

乙肝女性的妊娠期管理,准妈妈们一定要重视!

2018-08-21 来源:小贝壳shell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我国2013年颁布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中已明确指出,这种方法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Q:现有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其怀孕安全性如何?

A:目前上市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酯属于妊娠B类药物(即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没有危害,但临床研究未能证实或无临床验证资料);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属于妊娠C类药物(即仅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胚胎有致畸或杀胚胎作用,但缺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而干扰素属于妊娠X类药物(即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妊娠期禁用)。
 
根据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酯在艾滋病孕妇中应用的经验,孩子出生缺陷发生率和未服用药物人群相似。

Q:什么情况下需要在妊娠怀孕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
 
A:高病毒载量HBV感染母亲在妊娠晚期使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作为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对HBV-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妊娠妇女可不予干预;对HBV-DNA≥10的6次方拷贝/ml的妊娠妇女可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从妊娠24-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以降低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Q:女性怀孕过程中出现乙型肝炎发作怎么办?
 
A:由于妊娠期间肝脏负担加重,容易出现病情的加重,大多数情况下抗病毒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在妊娠期间出现了肝炎活动,要和医生做充分的沟通,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确定是否要抗病毒治疗;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的妊娠患者可密切观察或暂给予保肝对症治疗,待分娩后再进行抗病毒治疗。
 
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在药物选择方面,首选妊娠B类的口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
 
Q: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可以行羊膜腔穿刺吗?
 
A: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应缩短分娩时间,以保证胎盘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几率。所以,HBV感染孕妇应谨慎行羊膜腔穿刺。
 
HBV-DNA低复制或检测不出,在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可考虑行羊膜腔穿刺;HBV-DNA高复制者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不建议行羊膜腔穿刺。

Q:乙肝病毒感染女性产检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A:HBV感染女性孕期除常规产前检查外,建议每月监测肝功能,以早期发现妊娠期肝病活动。
 
首次产前检查还应包括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肝脏超声等检查,以全面评估妊娠及母婴传播风险。怀孕26~28周建议复查HBV-DNA,以决定母婴阻断策略;服用抗病毒药物期间,每4~8周及临产前复查HBV-DNA以观察疗效、防止耐药发生。
 
HBV高复制孕妇在知情同意后于孕晚期服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等药物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

Q:女性怀孕时发生耐药怎么办?
 
A: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药物治疗的HBV感染孕妇如在妊娠期间发生耐药,应继续治疗,不可随意停药。
 
如ALT正常,仅HBV-DNA反弹,可继续使用原有药物治疗,或换用其他妊娠期B级药物(如替诺福韦酯);如果ALT和HBV-DNA均反弹,应立即换用其他妊娠期B级药物(如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必要时加用保肝药物。
 
Q:剖宫产是不是可以减少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概率?
 
A:分娩方式的选择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一直存有争议。
 
虽然剖宫产分娩可能会减少胎儿接触HBV的机会,但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分娩方式并不能降低HBV阻断失败率或宫内感染率,目前的母婴阻断措施可成功阻断产时感染。
 
但无论采取哪种生产方式,最有效的减少母婴传播的办法是给新生儿采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免疫。

Q:为减少母婴传播,哪些情况下需要选择剖宫产?
 
A:若肝功能持续异常,应充分评估肝脏功能及Child-Pugh分级,适时剖宫产结束分娩。
 
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充分评估肝脏功能及Child-Pugh分级,决定剖宫产手术时机,建议怀孕33~35周结束分娩。
 
过期妊娠可增加HBV母婴传播的风险,建议尽量避免过期妊娠,以减少宫内感染的机会。

Q: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减少母婴传播吗?
 
A:不能!曾经有不少医生为了减少母婴传播,给孕妇在怀孕的第7、8、9个月的时候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这种做法真的有效吗?
 
其实“大三阳”携带者母亲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每毫升有几十万到几亿个,而且病毒还在感染的肝细胞内不断复制进入血液。孕晚期每月注射200~400单位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完全是杯水车薪,是不可能降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含量的。
 
而且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孕妇体内会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不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的体内,对新生儿也就没有保护作用。
 
我国2013年颁布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中已明确指出,这种方法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