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精选文章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功能是什么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详解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里的一味方剂,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在也有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那么六味地黄丸有什么样的功效呢?又有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呢?下面健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

最新发布
2017-02-27

《金匮要略》序文

仲景之书是在大疫流行、战事频仍的背景下著成的。又因其亟待疏方救治,加之雕板印刷术尚未发明,传抄讹误在所难免。若非确实效宏实用,是很难流传下来的。

2017-02-27

《伤寒论》?序

大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运动不圆,偏见之气也。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气。二火者,君火运行,重在上升;相火运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人水中,再由春升上,乃为君火。而君火又随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实六行。木气偏见,则病风。

2017-02-27

《黄帝内经》简介

首先应该指出,《黄帝内经》肯定不是黄帝所作,纯属后人伪托。这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我国医药文化发祥甚早。

2017-02-27

伤寒论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①。若发汗已,身灼热②者,名风温③。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④,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⑤;若被火⑥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⑦,时瘈疭⑧;若火熏之⑨,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2017-02-27

金匮要略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标签: 金匮要略 发病 预防 
2017-02-27

黄帝内经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在万物本源于气的理论基础上,用以认识和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认识论,所以它属于古代哲学范畴。

2017-02-27

孙曼之读医札记:我读彭子益——扶阳辩谬

大概黄氏长于《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理,临证经验尚少之故。其治内伤各病,果系外现燥热、内伏湿寒者,则黄氏治法甚优。

2017-02-27

彭子益圆运动功整理

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稍外分呈外八字形,膝关节稍微弯曲,尾骨尖微微内收,臀部似坐非坐;肩松肘垂,胸腹微含蓄,两手心向内在胸脐之间如抱球状;头直目正,面部似笑非笑,下颌微微内收,凝神定意,如沐阳光,呼吸自然,平行静立。

2017-02-27

毛进军:应当辨证看待“柴胡劫肝阴”

我临证应用柴胡类方剂时,柴胡的剂量据病证,依体质,常用16~40g及以上,对于较重的病证,有时用量达80g,从没有发现不良反应,而且疗效很好。

2017-02-27

名医熊继柏教你治疗各种“汗”

在《内经》中所载汗证颇多,如魄汗、多汗、炅汗、大汗、漉汗、灌汗、寝汗、夺汗、绝汗、漏泄等。历代医家研究《内经》汗证,有按五脏分类者,有从病因分类者,有依汗出的表现特点分类者。笔者认为,《内经》之汗证,约可分为以下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