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胸腺瘤 >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曾称脑溢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曾称脑溢血

2018-06-18 来源:健康时报、走进科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当在血压剧烈波动时,一部分病损血管的缺陷就无法实现血管良好的自动调节,被高压的血流冲破即出血,或在最薄弱处形成微小动脉瘤,长期多次的作用最终仍导致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曾称脑溢血,是由高血压病引发脑部出血的一种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ousintracerebralhemorrhage),它有别于外伤引起者,与其他脑血管病、血液病、脑肿瘤卒中、代谢性疾病等自发性脑出血也不同。
 
HICH的主要病理基础,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动脉硬化,动脉的内膜增厚、形成粥样斑块,使管腔相对狭窄,初期尚有代偿空间。在细动脉如终末支、穿通枝等,中层弹力层的纤维化、玻璃样变及断裂,使管壁脆性增加。而脑动脉系统的外膜先天不发达,缺外弹力层,中层肌细胞少,管壁较薄。再如基底节区的豆纹动脉等直接发自中动脉系统,且呈直角,一直处于高压力冲击状态。当在血压剧烈波动时,一部分病损血管的缺陷就无法实现血管良好的自动调节,被高压的血流冲破即出血,或在最薄弱处形成微小动脉瘤,长期多次的作用最终仍导致出血。
 
较为公认的是,颅内血肿常在发病后30分钟内形成,6小时后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及血液的分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损害,使血肿周围的正常脑组织由近及远地发生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出血和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使血肿继续扩大,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如果首次出血量较大,患者的烦躁、呕吐等动作会增加颅内出血量。
 
HICH的发生有几个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其中尤以高血压的相关性最密切,危险性最大,是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据研究,有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较正常血压者高12~24倍,不论是收缩压升高还是舒张压升高,都与疾病的发生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据上海宝山区农村居民血压9年随访发现,收缩压在19.95kPa(150mmHg)以上者是19.95kPa以下者发生率的28.8倍;舒张压在11.97kPa(90mmHg)以上者是11.97kPa以下者的1.9倍;临界高血压者的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8.7倍;确诊为高血压者的危险性是正常者的31.9倍,可以看出对高血压者采用干预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干预手段包括药物干预在内,控制高血压和软化血管,对延迟和降低HICH的发生和再次发作是有益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