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漏斗胸 >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2018-04-26 来源:石大一附院心胸外二、心胸外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当心脏因缺血受损或坏死时,心电活动的变化能正确及时地反映在心电图上,表现在各个波形的异常变化和进行性演变过程,为医生提供诊断心律失常、心室肥厚、急性缺血、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的可靠依据。

 什么是心电图

 
心脏本身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映到身体表面上来,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活动。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目前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图(用ECG表示)。正常心电图上的每个心动周期中出现的波形曲线改变是有规律的,国际上规定把这些波形分别称为P波、QRS波、T波,有时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此外,一个正常的心电图还包括PR间期(或PQ间期)、QT间期、PR段和ST段。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波,QRS波代表心室的除极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波。PR问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QT间期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总的时间,也代表心脏的电收缩时间,ST段代表心室各部分已全部进入去极化状态,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曲线又恢复到基线水平。当心脏因缺血受损或坏死时,心电活动的变化能正确及时地反映在心电图上,表现在各个波形的异常变化和进行性演变过程,为医生提供诊断心律失常、心室肥厚、急性缺血、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的可靠依据。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面对庞大的患者队伍和高猝死率,再高超的医疗技术也显得无能为力。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们说:“除非大力加强社区人群防治,否则,人类将无法控制心血管病这个世界瘟疫的蔓延。”
 
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重视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不可忽视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顶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1981年WH0专家委员会起草了一份预防冠心病的报告,提出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但冠心病发病并不只局限于少数高危者,更多的是发生于那些众多的危险因素较低的人群,因此,强调全人群干预更为重要。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他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工作的主要手段是大搞科普宣传,通过多种方式把冠心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交给群众,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冠心病病变始于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增加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要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人人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必将能够控制危害人类的第一杀手,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