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基因编辑技术再获新突破

美国著名华裔科学家MIT张锋教授团队是该领域的领先小组之一,最近发表论文提供了一种更好的CRISPR基因编辑工具,他们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在细菌蛋白库中寻找更理想的DNA切割酶,获得了成功,使该技术超更简单、更便宜、更快、更准等方向上迈进一大步。

端粒启发,新科研环境下的 Omega-3

刚刚结束的伦敦 2015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ESC 主席 Fausto Pinto 教授提出,心血管疾病已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全球 51% 女性、42% 男性的死亡原因都是心血管疾病。

最新发布
2018-08-21

有创无创都一样!首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无创产前检测和羊穿等有创检测在唐氏高危孕妇流产率上无差异

唐氏综合征,大概算是许多人最熟悉的遗传病了,奇点糕应该也不用再举舟舟之类的例子,去解释多出来的那条21号染色体,给患儿和家庭带来的不幸……既然还没有治疗方法,就只能从预防着手避免悲剧了。

2018-08-21

重装上阵,干翻实体瘤!科学家开发携带PD-1抗体的“装甲”CAR-T细胞,给实体瘤一记重拳

想要结合CAR-T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没有那么容易,了解CAR-T的人都清楚,往细胞上多添一个额外的蛋白质是多么困难的事情,直接怼一个PD-1抗体上去显然不现实。

2018-08-21

不愧是神药!华人科学家首次发现二甲双胍可降解PD-L1,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压制,提高抗癌能力

研究者们在人类癌症患者中观察到了对应的现象,在多种癌症小鼠模型中也确认了很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以外,将二甲双胍与CTLA-4抑制剂联用,也得到了更好的抗癌效果,说明二甲双胍或许可以作为辅助用药增强PD-1/PD-L1之外免疫治疗的效果!

2018-08-21

这项中国神经外科创新研究将影响全球!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常见于老年人、与脑外伤密切相关的脑外科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外伤。长期以来,其一线治疗方式是钻孔引流术,尽管国外学者提出了数项药物治疗的临床方案,但迄今没有一项得到随机临床试验验证。

2018-08-16

MIT确保癌症患者获得足够治疗的AI

现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人工智能(AI),它可以确定有效缩小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肿瘤所需的最低剂量。他们计划在斯坦福大学2018年机器学习医疗会议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018-08-16

一周只需节食2天,就可轻松控制血糖!科学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或无需天天节食

健康的胖子管不住嘴倒也没啥,但要是得了糖尿病还管不住,那各种并发症可就都来了。对此,奇点糕这里有一个好消息,每周只要狠狠地饿两天,其他时间该吃吃该喝喝,一样能达到连续节食控制糖尿病的效果。

2018-08-16

太猖狂!科学家首次证实癌细胞会释放携带PD-L1的外泌体,远程压制全身免疫细胞,难怪患者免疫力那么低

原来我们认为,T细胞只有进入肿瘤内部,才会被癌细胞打趴下。Xu和Guo的研究表明,肿瘤内的癌细胞会产生携带压制T细胞活性的PD-L1的外泌体,这种外泌体从肿瘤组织中直接散播到全身各处,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全面的打击和压制。

标签: 免疫细胞 PD-L1 T细胞 
2018-08-16

抑癌因子竟也致癌!华人科学家发现治疗肾癌更有效的新靶点

在肾癌中也存在这样广泛的突变。在所有肾恶性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占到了70%,而在高达92%的肾透明细胞癌中,都存在VHL基因的突变[1],VHL蛋白失活被当做肾透明细胞癌的标志。

2018-08-16

中国肝癌早诊突破!浙大和郑大科学家首次建立了基于肠道微生物的肝癌早期诊断AI模型,在跨地域人群中得到验证

发病率高的同时,预后也让人感到担忧,原因之一就在于早期诊断很困难。肝癌因为缺少特异性的标志物,很多患者确诊时就已经是晚期了,死亡率与发病率的比值能够达到0.95[3]。因此,找到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对于患者来说意义非凡。

2018-08-16

父爱无言!科学家首次发现来自爸爸的基因,可以通过胎儿来控制妈妈对宝宝的爱

研究者先挖掘了Phlda2基因对孕鼠下丘脑和海马体的影响。对这两部分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因为这两部分主管鼠妈的母性行为和精神状态。结果发现,Phlda2超表达组和Phlda2缺失组之间存在1333个差异基因。

标签: 胎儿 Phlda2基因 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