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看医疗秩序的重要性
就医是一件非常隐私的事情,但为何会出现以上这种怪现象?以我自己也是一个患者的经验来看,不信任还是主要因素。有人是担心医生叫号听不见,更多人是担心被别人插队“打尖”,在门口守卫加焦虑得不行。
【两会话题】慢病防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虽然这位患者因为适应症不符而被“拒绝”,未能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进行治疗,但正是该院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对适应症的严格把控,以及对患者开诚布公的帮助,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感谢。
今天,几乎所有的医媒体都转发了一篇文章,那就是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中秋节被逼抱死婴尸体游街示众。
就医是一件非常隐私的事情,但为何会出现以上这种怪现象?以我自己也是一个患者的经验来看,不信任还是主要因素。有人是担心医生叫号听不见,更多人是担心被别人插队“打尖”,在门口守卫加焦虑得不行。
对医生来说,施术救人反被噬,难免激愤;而从患者角度来说,因一个小手术最终沦为杀人犯阶下囚,祸从何起?法网恢恢,伤医固然不能姑息,但拒诊或许也只是一时意气,解决不了医患之间的心结,更可能成为激化矛盾的火星。
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眼见过日本的上门医疗服务,但是通过台湾同行的一些报道隐约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温暖。台北长庚医院的一位医生参观之后,发表了这样的感慨:医生对家属的礼仪交流及视病人为亲人的态度令人敬佩。医生在大雪中奔波劳累,家属还宋情节人巧克力为礼物,不是口中香甜,而是心中温暖。
病例报告的整个完成过程就是一个科研的过程,前面病例资料收集与描述,对一个医师的临床思路是十分有好处的,大家在院内会诊的时候经常看到那些老教授老主任在分析病史的时候层层剥茧,对病历资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本质,这就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了。而我们只能是云里雾里,找不到关键的部分。
今天,医生们已经承认互联网医疗(生活方式APP、可穿戴设备等形式)是未来医疗保健事业的一部分;然而他们似乎仍不清楚其具体的应用情境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