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由于很多人没有任何症状,而易被忽视。其实房颤的危害很大,房颤患者中风的发生风险会增高5倍!
80岁以上人群30%有房颤
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1000万,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据统计,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
近日由亚太心律协会发起,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国房颤知晓月”宣传活动在南京启动,本次活动的口号是“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旨在提升公众对房颤以及房颤导致卒中的认知,号召高风险人群参加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规范抗凝、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5倍
有些房颤患者会感到心跳加速、心跳紊乱、疲劳、头晕眼花、胸部不适、胸闷气短等症状,也有很多人没有任何症状。所以有些老年人不知道自己有房颤问题,就算知道了也不以为然。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黄从新教授提醒,房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还可以引起脑卒中及导致其他部位的体循环栓塞。房颤最严重的后果是可能导致卒中。房颤的时候,心房的有效收缩功能丧失了,血液形成湍流,很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栓子可能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其他部分,如果造成脑梗塞或体循环栓塞,后果不堪设想。
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由房颤导致的卒中一年致残率超过50%,一年死亡率超过1/3,一年内卒中复发的患者超过30%。每年用于治疗房颤的花费达300亿人民币,其中房颤导致脑卒中的治疗成本每年达到49亿人民币。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是高危人群
据介绍,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都是房颤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心电图检查,确诊是否有房颤。对房颤患者,要做好疾病的长期管理,坚持接受抗凝治疗。据了解,我国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治疗率低,仅为28.7%。
我国房颤管理与卒中预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众认知率非常低。本次“中国房颤知晓月”活动,将开展多项针对房颤的公共教育活动,预计以房颤中心为依托,在30天、200家医院,开展1000场房颤知识普及工作;同时学会还将发布针对公众的疾病教育素材,包括:信息化图示,科普动画等,给予老百姓浅显易懂的疾病认识与行动指导。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 ·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 ·年龄≥75岁 ·年龄≥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
健客价: ¥164.9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
健客价: ¥3.51.作为二级预防,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 2.高血压。 3.劳力型心绞痛。 4.控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与儿茶酚胺有关或洋地黄引起心律失常。可用于洋地黄疗效不佳的房扑、房颤心室率5.的控制,也可用于顽固性期前收缩,改善患者的症状。 6.减低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压差,减轻心绞痛、心悸与昏厥等症状。 7.配合α受体阻滞剂用于嗜铬细胞瘤病人控制心动过速。 8.用于控制甲状
健客价: ¥211.转复,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别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可用于予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3.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持续性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
健客价: ¥30.9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
健客价: ¥218口服适用于危及生命的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预防,也可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包括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及持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可用于持续房颤、房扑时室率的控制。除有明确指征外,一般不宜用于治疗房性、室性早搏。
健客价: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