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耐,狗也变得烦躁易怒,加上人们普遍穿得很凉快,狗咬人事件频频发生。
有一些宠物狗生性多疑,有生人靠近就性情大变,而且很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前不久,宁波就有被宠物狗咬伤后死亡的事件。
此外,有的狗特别护食,特殊情况甚至会一反常态,攻击主人。
被狗咬了,不仅疼得要命,还会真的要命。
狂犬病的死亡率是100%,一旦发病几乎等于死亡。但是,如果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就能大大降低狂犬病的发病风险。
这些误区,你必须知道!
都知道狂犬病的死亡率高达100%,被咬后也都知道要马上打疫苗,但广东省疾控的专家发现,市民对狂犬病和疫苗仍存在很多误区。
1“家养猫狗不咬人”绝对是误区
广东省疾控传防所主任医师邓爱萍表示,根据医院监测,广州日均两三百人打狂犬病疫苗,猫狗抓咬伤病例绝大部分是宠物犬、宠物猫造成,另有部分为老鼠及其他动物抓咬病例。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风东路院区2010年5月开设狂犬疫苗接种等“狂犬病暴露后处理”业务,全天24小时服务。这一接种点每天接待初次注射狂犬疫苗的人数将近全市人数的三分之一。据其统计,平均每日有80个初诊病人前来就诊,每月约有2400~2600人。
并不是流浪猫狗更可怕。2013年全省家养猫狗咬伤致狂犬病发而死亡的占狂犬病死亡数81%,广州市2013年家养猫狗伤人比例占动物伤人总数的89%。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表示,去年以来比例大体一致。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还有其他动物咬伤也要接种狂犬疫苗,比如老鼠。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一切温血动物都可能感染狂犬病。若被老鼠咬伤,最好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
杨智聪说:“家养猫狗不咬人”绝对是个误区,因为宠物在受到外部突然刺激或受到自认为被威胁时(如进食、睡觉、看护幼崽),一样会主动攻击人。而“被家养动物咬伤没有危险”的想法更危险,因为即使家养猫狗注射过兽用狂犬病疫苗,目前还无法对接种过兽用狂犬病疫苗的动物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确定不了咬伤人的动物是否免疫成功。此外,兽用疫苗要年年接种。以狗用疫苗为例,并不是一打就灵,市面上犬用狂犬疫苗的接种价格多为约50元一针,首次注射后,仍需每年接种一次,直至宠物死亡。
2受伤出血才有必要就医?
只要出现印痕都必须就医,因为印痕下可能有肉眼看不见的伤口,但病毒可以由此入侵。皮肤表皮有神经感受器,表皮没有毛细血管网,这意味着,虽然没出血,但是表皮神经感受器一旦沾染病毒也会诱发感染。
324小时之后接种疫苗无效?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受伤后越早注射疫苗越安全,但并不存在时效性的说法。医生曾遇到过一个武汉的小孩,被狗伤后好几天才打算去接种疫苗,邻居却说24小时以内打才有效,再打已无效,家长竟然听信,孩子因此夭折。
4给宠物打了疫苗就安全了?
给动物接种是普遍提倡的,但目前实际状况是动物疫苗的管理以及效果监测都还不完善。首先,动物疫苗对每种动物的效果、起效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都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其次,宠物在室外活动时,难免会和其他流浪猫狗接触,这样一来,宠物的爪子、舌头上就有可能携带病毒。
5动物抓伤咬伤“十日观察法”
网上流传的“十日观察法”实际并不适用我国。这种方法需要考虑4个前提:1.非高风险国家或地区,2.本地动物的有效免疫超过70%以上,3.所有需要观察的动物,从进行接种的诊所、医生、疫苗以及接种史均可追溯,4.即使观察也是在符合调节的动物医院进行医学观察,而非个人观察。在无法满足这4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十日观察法”并不靠谱。
那么被猫狗咬伤后,该如何处理?
狂犬病的治疗应在被咬伤(抓伤)后发病前立即开始。专家解释,狂犬病潜伏期短到10天,一般为31天至60天,长至3年或更长,15%发生在被咬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咬伤程度或感染病毒量而异。可怕的是一旦发病,几乎就是100%死亡。
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感觉异常)。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脊髓炎症。然后一种可能发展为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症状是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有时还怕风,数日后患者因心肺衰竭而死亡;另一种是早瘫性狂犬病,约占人类死亡病例总数的30%,从被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肌肉逐渐麻痹。然后患者渐渐陷入昏迷,最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