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家险资参与建立的医院—阳光融和医院开业已经两年。在险资介入医疗健康领域热情高涨的当下,这样一家样本医院带来的启示值得深思。
今年5月8日,由阳光保险集团和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建立的阳光融和医院迎来了开业两周年。作为国内第一家险资参与建立、立志成为国内保险办医标杆的医院,阳光融和具备了不小的样本意义。健康点近日对这家医院进行了探访。
技术与人才的引进
2010年起,阳光保险集团开始调研布局医疗产业,并在2012年7月与潍坊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阳光融和医院。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曾表示,阳光融和医院只是阳光保险布局医疗产业的第一步。但作为地道的潍坊人,将首枚棋子落在潍坊,阳光融和医院或多或少带有张维功个人的“乡土情结”。
2014年5月,阳光人寿投资阳光融和医院股权一事终于获得当时保监会的批复。按照当时计划,阳光融和医院预计总投资不低于25亿元,阳光人寿持股不低于50%,2016年5月,阳光融和医院终于开业。
泌尿外科专家、曾任郑州市卫生局党委委员、郑州人民医院院长的周玉东担任阳光融和医院院长。
健康点拿到的一份阳光融和医院的运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阳光融和医院门急诊总量突破68.5万人次,入院3.85万人次,出院3.78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3348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43.59%。这与当地的老牌三甲医院——潍坊人民医院逾180万人次的门急诊总量还有不少距离。当地的潍坊
中医院、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门急诊量也在数十万。这也显示,即使在潍坊这样的三线城市,对于一家刚开业两年的非公立三级医院来说,阳光融和医院也面临着激烈的外部竞争。
在医疗设备方面,据该院相关人士介绍,医院引进了一大批最新的医疗设备。例如该院耗资8000万元引进的PET/MR一体机,据称是国内第三台、山东首台,其能将肿瘤的检查、预测、疗效评估提升到分子水平。
用于肿瘤手术的第六代射波刀也是该院最近引进的设备,据该院肿瘤科大夫介绍,阳光融和是国内为数较少拥有该设备的医院,其之前就职的北京某军区医院依然使用的是第四代和第五代设备。
而在医院管理方面,该院于今年3月23日通过了JCI第六版认证。
参加JCI评审对阳光融和医院在就医流程和体验方面的影响改进显而易见。在实地探访中,健康点发现在每个导诊台的屏幕上,患者姓名中的一个字被隐去,保护病人隐私,在门诊大厅的挂号收费处,每一个窗口之间都设有隔板来保护病人隐私,据介绍这都是JCI第六版中的最新规定。
由于医院较大,院内随处可见运送病人的摆渡车。病人在检查化验时,也只需检查时排队一次,不需要多次排队,检查结果通过院内系统直达医生,可以当即做出诊断的,由医生开出处方,患者直接在机器上付费取药。该院还通过免去专家挂号费等方式,吸引病患。
斥巨资引进先进设备与管理理念的同时,该院的医生资源如何?健康点翻阅专家信息发现,该院专家主要来自本地、本省的三甲医院,例如济南军区总医院、潍坊人民医院,不少专家也都曾担任原就职医院的科系主任。
非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联体建设尝试
周玉东称阳光融和医院将“建立
医改标杆”。医联体建设便是医改中的重要举措。
健康点曾报道,社会办医机构上海同康医院与公立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南院建立医联体,双方在病患双向转诊方面各有利益,同康医院收治仁济南院的老年病患、康复阶段的患者,而将疑难杂症和重症病人通过绿色通道送往仁济南院,这是一种较为互补的非公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的形式。尽管如此,非公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既不常见,大都也只是“配角”。
而由非公医疗机构作为主体的医联体则相当罕见。其中难点不少,例如信息系统不兼容、诊疗信息无法共享、优质资源下沉难等。
周玉东表示,阳光融和医院已与100余家社区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开展了专家进社区、免费查体等活动,建立了8000余份电子档案。同时在
糖尿病、康复、泌尿外科等方面建立了6个专科联盟。
但阳光融和医院的一位高层私下也向健康点坦言,“目前与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中心的合作还是比较松散的,与有资金往来的基层机构的医联体建设则比较紧密”,事实上,据健康点了解,阳光融和医院在开业不久之后,在潍坊市高新区建立了一家社区中心,这也是该院目前唯一的自建社区医院。
虽然李长祥表示,政策上对非公医疗机构的限制越来越少,但对于非公三级医院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而言,由于目前公众对这两种医院的不信任以及大部分社区诊所、私营医院医疗资源处于劣势,这种合作形式目前看来仍存在着不少的障碍。
破解商保只认公立医院:象征意义更大?
虽然在医联体建设上仍有难点,但在保险+医疗方面,阳光融和医院却是国内较早进行探索的医院。
险企投资医院的好处众多,一方面可以获得客户协同效应,通过投资并购医院,保险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另一方面,险企办医能在控费利益上达成一致性。此外,还可以在养老、健康账户、诊所+慢病管理领域进行纵向医疗产业链的整合。
美国的“凯撒模式”被不少国内从业者所推崇。这种通过保险模型和管理式医疗服务,将患者、医生、诊所、医院、保险机构等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有着共同价值体系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看上去在逻辑上完全自洽,但在实践操作中难度颇大。
据媒体报道,2015年我国医疗保险赔付中社保占医疗总支出的57%,自付占40%,而健康险与医疗险仅占3%,这个数字在美国与德国分别是35%与14%。
在医保控费的情形下,商保作为补充的重要性常常被强调。但在中国,商业保险的作用和价值还没有完全发挥。商业保险支付对于医疗机构的重要性几乎可以忽略,自然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控费制约。
阳光融和医院虽然是险资背景,但也在争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申请了医保定点医院,同时也开展了“保险+医疗”模式。据阳光融和医院介绍,目前医院已推出了自己的保险产品。可以在保险责任范围内,扣除医保部分后的自费费用100%报销,医保范围外的报销比例最高也可达100%,并能实现与医院实时报销结算。
由阳光保险集团推出的“融和医疗保险C款”是较为有代表性的产品。承保30天后拥有每年50万,至80岁累计300万的报销额度。无论生病或者意外,只要住院费用在8000-50万之内,除社保报销外,必要合理的治疗费用几乎可以做到100%报销,包括床位费、
药品费、材料费、诊疗费、治疗费、护理费、检查化验费、手术费用和器官移植费等。
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保险只认可公立二级以上的医院,这一保险产品虽然认可非公医院,但仅限于阳光融和医院院内,且只能使用阳光保险的指定产品。某种程度上,象征意义依然大于实际意义。
像凯撒模式那种医疗和保险一体的模式仍然只是少数险企在小范围做的一些试水,很难大面积开展。中国的保险公司目前还暂不具备大规模收购或者自建医院的能力,保险公司的收购目标群体非常有限。
即使险资“染指”公立医院,代价也往往不菲。2015年9月,泰康人寿与南京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签署增资扩股协议:泰康人寿拟获仙林鼓楼医院80%股权,并将控股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此,泰康人寿需要付出的对价是50亿人民币。
市场人士担忧,如果照“保险+医养”的模式走下去,险企将不得不背负上重资产的包袱,医疗机构长期投入的成本将进一步拉长险企的投资回报周期,对公司的现金流产生巨大压力。
2017年4月,潍坊市人民医院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发布公告,决定将山东阳光融和医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山东阳光”)29%的股权挂牌转让,作价7.3亿元,占到其持股总量的59%。挂牌公告披露的山东阳光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在2016年前7个月实现营收1805.67万元,营业利润-1.04亿元,净利润-5089.99万元。而2017年前两个月,山东阳光则实现营收3591.72万元,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均为-2904.16万元。虽然由于挂牌时,当期医保结算尚未完成,医院实际盈利情况比这一数字要好一些。但阳光融和医院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亏损状态,可能并不会让人意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阳光融和医院还是南京仙林鼓楼医院,即使在当下会被反复拿出来作为样本研读,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仅是有限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