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健康头条 > 一天两次地震,在祈祷的同时还应该想想什么?

一天两次地震,在祈祷的同时还应该想想什么?

2017-08-09 来源:医信天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2017年8月9日清晨7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发生6.6级地震,位于该县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震感强烈,部分住房受损,未发生人员伤亡。

  九寨沟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7.0级

  新疆

  2017年8月9日清晨7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境内发生6.6级地震,位于该县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三团震感强烈,部分住房受损,未发生人员伤亡。

  世界性难题

  目前,主流科学界认为地震的成因是因为板块运动造成的。地震的预测也存在着种种难以突破的困境,称得上是世界性难题。因此在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下,研究地震救援科学比研究如何预测地震,更切实际的多。

  地震带上的国家

  说起地震救援,科技发达、人口众多、地震频繁的日本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学习的典范。日本全国大多数面积处在地震带中,抢险救援对日本政府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创新

  为了抗震救灾,科技领先的日本人发明了很多款可以适用于抗灾救灾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动力强劲,一部分上可以弥补人力的不足,这让日本的地震死亡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日本为抗震救灾做出的创新吧!

  救援机器人RoboCue

  机器人RoboCue展开动作时看上去就像要把伤者“生吞”了,但实际上这个机器人正在实施救援操作。RoboCue是菊池制作所针对日本东京消防厅开发的救援机器人,能进入人类救援队不能去的地方寻找受害人,比如火势凶猛的房屋、爆炸或弥散毒气的现场。它配备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照相机,先使用两个试探臂识别受伤者,再缓缓地用双臂将伤员装载到一张雪撬样的床上,撤回到安全地带,如果需要的话,它还能提供随身携带的一个氧气罐。

  蛇形机器人Snakebot

  这款蛇形机器人由日本救灾机器人研究人员发明,超薄、长26英尺,配备有针孔摄像机,更注重于搜索功能。Snakebot独特之处在于,它能依靠电机驱动的尼龙刷毛推动自身前行,就像蛇的鳞片一样。虽然移动速度并不十分快,但可以深入灾后废墟的各个狭小角落,还能攀爬20度角的倾斜面。而它的相机可传送回图像,让救援人员了解并控制灾区里的情况。在加入到这次日本地震救援之前,Snakebot已成功应用,参与过美国佛罗里达一次停车场崩塌救援行动。

  履带式机器人“爬行者”

  履带式爬行者”(Crawler)长了个倒霉的外壳——很多人认为它像个装了履带的棺材,但实际上正好相反,这款机器人是一个生命保卫战士,能将灾害遇难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该机器人由日本横滨**署研发设计,它的内部是舒适的空间,承载极限是250磅,可作为“舱体”将人们安置转移。虽然它的搜救功能有限,仅配备一台标准红外摄像机,但该机器人的主要作用是将被困人员运出危险区域并保证过程安全,相当于一架“电子担架”。而在“舱体”内安置的传感器,还可以在转移途中监测伤者的出血流量和其他生命体征。

  轮滑式救助机器人

  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广濑茂男曾设计了三代救援型机器人,每款都在上一代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其中第一款是一个蛇形机器人,配备多个轮子;第二款则为升级版,仍然是蛇形的,但把轮子换成了履带,以使其更牢固,也更容易适应恶劣环境;而在第三款中,广濑茂男希望它能以最佳的运动方式出现。

  众所周知,在不平坦之地,腿可以调整步伐,显然比履带更有优势;但如果地势一马平川,轮子则又快又稳,对机器人来说所需的能量也更小,因此比前两种方式更为可取。广濑茂男这次的设计正是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地将“腿”变换成轮子、改以轮滑方式前进的机器人。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介绍,第三款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旱冰鞋,主要追求在地面上的速度,由于其可以在地形转换时用“脚”代替轮子前进,因此在灾难救援中显得更为灵活敏捷。

  呼吸探测机器人Quince

  机器人Quince的制造者是日本千叶工业大学。Quince身量虽小但功能独特,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描述,其大小仅和儿童的游乐车相当,却装有4对轮子,还有履带和6个电动机。它与众不同的机械臂能打开门把手,递送食物或其他所需品。而它除了救援机器人“标配”的红外传感器外,还装备有一个二氧化碳传感器,用来检测人体的呼吸和体温。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确实在抗灾救灾领域进行了相当刻苦的研发,这些创新结果虽然说未必能马上大范围应用,但终归代表了一种方向,一种利用机器人的某些特性帮助、辅助人工救援的方向。这种方向让日本减少了很多灾难后的创伤。

  日本在抗灾方面能有如此多的成功,不外乎其民族背后的创新精神,是创新精神让日本人敢于试验、敢于突破、敢于向灾难挑战。

  因此,小编希望我们在朋友圈内为这两场地震中死难同胞祈祷的同时,也能想到创新精神和科技知识是缓解、避免灾难的最好手段,希望每一个有爱心的人,能重视创新精神,重视科技进步,贯彻李克强总理真对全民创新的意见,用创新、科技让灾难尽早远离人类世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