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不少医生都开通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田颖也是其中的一员。自2013年9月以来,她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朝阳心律频道”已经历了近四年的时光;自2014年8月开通搜狐自媒体后,截至今日已有355篇文章及2500万的总阅读量。
由于领域专攻问题,公众号最初以心律失常相关内容为主,随着品牌越做越大,也吸引了医生集团中心内、心外、麻醉、护理等多位专家的加盟,公众号更名为“哈特瑞姆心脏科普”,逐渐打造成提供心脏全科知识的综合品牌。
牙疼来看心脏科,病人了解的真的太少了
谈到为何要做医生自媒体的时候,田颖表示,树立品牌、吸引病人这些事情当初没有想过,只是想让大家了解更多一些——现在也没有那么红,就是让人知道自己是看心脏病,是治心律失常的医生。
在问诊以及查房的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到我们的医学对病人来说太难了,往往解释了好几遍,但他们还是不明白;病人太多就导致医生分给每个人的时间很有限,有限的时间里面听不懂,当然要有情绪、心里闹矛盾。落实在文字上,会让他对自己的病懂得更多一些,就是这么简单的初衷;
另一方面,一家医院有太多的科室,一个病情有些复杂的病人来看病,A科室说这个病该让B科室看,B科室说建议C科室看看,肯定让病人和他的家属非常烦躁;有些时候他们看电视说,牙疼、肩膀疼可能是心梗的征兆,结果真有人得了牙周炎就冲着心脏科挂号了,也让我们很无奈。
田颖笑称,有时候真的想狠下心全力帮他们一把,“弃医从文”全心全意写科普。但是,医学进步太快了,脱离了临床,医生的知识也就停止更新了,能写的科普将会十分有限,因此还是像目前的情况一样,用工作外的时间做一些科普。
自从开始医生集团的运营,通过科普运营的个人品牌的魅力就出来了。在公立医院,病人是找医院看病,就像是找一座庙,里面的和尚会不会念经他不知道;做了医生集团,每个医生都是好“和尚”,经念得好但是没有庙,那么就只能靠个人魅力,也就是品牌了。
科普就是临床工作的一部分,讲一次远远不够
说到科普与临床的平衡,很多大专家都会摇摇头,平时临床工作太忙啦,真的腾不出来时间。回答这个问题,田颖却把双方融为了一体:科普与临床医疗不矛盾,每次的查房就是科普;临床是科普的基石,如果嘴上说的一套一套的,吸引了病人,真到了手术台上抓瞎,就是本末倒置。
给病人的科普讲究“持续且不间断”:病人在门诊的时候就听了一遍,有几个病灶、做什么治疗,专业性很强,时间又短,他不一定能记得几句。等他住院的时候,护士接到病人就会给他从头到尾讲一遍;查房的时候住院医生又会讲一遍。在病房、走廊有我们的疾病宣传册;晚上7点半,还有科普视频的放映,会放送医生做过的一些电视访谈。科普做一次,肯定记不住,做十次也不一定,比如我们的小册子写的很简单了,有些病人还说翻来覆去看了五六遍才大概明白。
所以简单来说,做好病人的科普工作就是重复再重复。当然,效果也挺不错的,我有时候一说封堵、冷冻手术,他们就大声说:“昨天晚上刚看电视里你说过的!”做好了科普,治病和随访也简单不少。以前房颤的病人总说治不好干脆不治了,现在他们就知道这种老年病完全治好不太可能,治疗就是要尽量延缓它的复发时间,知道说复发推迟一年两年就是胜利。
做好科普的秘诀:找度娘,玩媒体多元化
想做好科普,仅仅投入时间写科普是不够的,还要真正去了解咱们的病人需要什么内容。田颖的秘诀让人大跌眼镜——找度娘!
当然,上百度不是为了查心脏病怎么治,就是想看看有心脏病的病人总是问什么样的问题,最有意思的是看看别的朋友怎么回答的。他们回答的过程中,肯定用的是大白话,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所以,我也把这些话用在我的文章和视频里面。临床工作中,用上一个病人的故事给下一个病人讲也是个好主意,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也给了我很多做科普话题的灵感。
这也就与前面说的相呼应,做临床就是给做科普提供材料。
做好科普的另一条秘诀,就是多尝试新事物,一开始在公众平台做的都是文字,看到别的公号推出了语音后我们也做了一下,开车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三五分钟听一段也非常方便。但做语音的问题就是不能时间太长,还特别容易被来电打断,比较起来没文字那么好记,是音频的不足;
我们还有一个视频节目叫“‘田’言秘语”,通过视频的方式讲讲心脏病的科普,图文并茂,很适合老年人收看。老年人都挺喜欢,但又提意见说没有字幕听不清、听不懂,于是我们又加上了字幕。由于没学过影视剪辑,我们的团队每次加字幕也花了不少功夫。现在他们每周定点收看,意见就是怎么到点了还没发送,会催我们,这不就是医生的品牌么~
当然视频也有些缺点,就是不好做检索。我们的病人想看以前的节目,直接搜索或者找关键词,总说找不到,这个系统确实是一个缺点。
论医患矛盾:换位思考
说到一直以来的焦点话题,医患矛盾,田颖看的很开:任何领域都有好人,也有坏人。
医生觉得病人多,每个人没有时间去做过多的解释;病人觉得自己的问题没明白,就很暴躁,其实都是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要求医患双方每个人都有一个很高的素质,现在还是很难做到的。作为医生只能通过做好自己去改善这件事情,做有效的沟通。比如排在后面的病人等了几个小时会有些牢骚,但沟通起来基本情绪就调整好了。医生太累、病人太难,只是希望改革的步伐快一些,有一些冲突难以避免,但最好不要把它无限炒作,激化矛盾。
医生和媒体的关系也是一样,有些媒体为了生存会发一些误导性的文字,这件事也很难避免,但确实现在通过各个途径综合来看,国家、政府都在不断地投入,医生在媒体上的形象,以及网友对医生的认知都在不断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说到底,医生自媒体也是媒体的属性,个人品牌的建立以及扩大影响力,都是通过媒体进行的,所以没有必要把两个行业对立起来。
在采访结束之时,田颖也很感慨,其实文章也不光是科普教育或是个人品牌的宣传,也能从侧面反映医护人员的真实生活。有些门诊病人觉得你们出诊以外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通过文章也可以看到,我们在查房、在手术,有数不清的任务;相对来说,住院的病人知道医护人员每天有多辛苦,但对于其他人来说,通过这种文字的形式,也可以对我们的医生生活有一些理解吧。
抗霉菌药,具有杀菌止痒作用。用于癣症湿气、脚趾痒、鹅掌风。
健客价: ¥3.2止痛杀菌,防蛀。用于风火牙痛,牙龈红肿,虫蛀牙痛及一切神经牙痛。
健客价: ¥15苗医:蒙岗比,勒勒果里品。中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牙龈炎、龋齿引起的牙痛或牙龈肿痛。
健客价: ¥29苗医:蒙岗比,勒勒果里品。中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牙龈炎、龋齿引起的牙痛或牙龈肿痛。
健客价: ¥21止痛、止血。用于牙周炎症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4.54清热解毒,疏风止痛。用于风火牙痛,症见: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甚则齿痛连及头部面部;或伴有牙龈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得凉痛减;或伴有口渴喜凉饮,便干溲黄,舌红或舌尖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浮数或脉弦。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21用于龋齿所致疼痛的暂时止痛。
健客价: ¥7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健客价: ¥13.5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怕风发热,偏正头痛,鼻塞,牙疼。
健客价: ¥11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健客价: ¥3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健客价: ¥5.2用于手足癣、体癣及股癣。对其他皮肤瘙痒症有一定作用。
健客价: ¥10.2肺胃积热,风火牙疼,头目眩晕,大便秘结,小便赤黄。
健客价: ¥12由皮真菌、酵母菌及其他真菌引起的皮肤、指(趾)甲感染,如: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癣、头癣、须癣、甲癣;皮肤、指(趾)甲念珠菌病;口角炎、外耳炎。由于本品对革兰阳性球菌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此类细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健客价: ¥6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健客价: ¥18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肝肺蕴热、风火上扰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疼,暴发火眼,皮肤刺痒。
健客价: ¥16清热,散见,解毒。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痛,痄腮红肿,耳鸣肿痛。
健客价: ¥10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健客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