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食品安全 > 【戳穿谣言】“塑料造大米”是商家奸还是我们被愚弄?

【戳穿谣言】“塑料造大米”是商家奸还是我们被愚弄?

2017-05-18 来源:大众卫生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近日,一段2分钟的“塑料造大米”视频在许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中被频频转发。视频中,一名男子不断将一些废旧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塑料颗粒。这个视频所配字幕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假大米?我们每天吃的大米不会是塑料袋做的吧?”视频震惊不少网友,并引起广泛转发。事情真相究竟如何?

  一位塑料生产行业人士指出,这根本不是在制造什么塑料大米,而是一个最基本的塑料造粒过程。据介绍,视频中所用的设备在塑料生产行业很常见,它就是一台塑料造粒机。工厂把回收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机,生产出再生塑料颗粒。这些颗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之所以要做成颗粒状,是为了便于进行储存、运输。

  这位业内人士还提供一张塑料造粒机的图片,这台机器与视频中的机器几乎一模一样:有一个放置废旧塑料的入口,经过加工也会有熔解出丝、颗粒成型的过程。

  他表示,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仅五六元。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出约八成至1倍,商家怎么会提高生产成本用塑料颗粒冒充大米去销售呢?

  那么,类似“塑料大米”的谣言该如何识破呢?

  1、凶猛的“塑料神话”仅出自短短2分钟的手机视频,视频内容避重就轻,而且镜头前的人刻意误导观者,视频实为“伪打假、真造谣”。

  2、根据常识识破“塑料神话”并非难事。因为,塑料颗粒“假冒”大米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根本骗不了人。比如同样泡在水泡,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放两粒在嘴里嚼一嚼,看看烂不烂也能判断。商家即使真要不顾成本地造假,也不会留下这么大的破绽,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

  3、大多数谣言的传播机制大同小异,通常都由“耸人听闻的标题”、“破绽百出或似是而非的证据”、“刺激神经的结论”等几个因素组成。要想不轻信谣言,避免踏入认知雷区,就要多通过权威的、专业的媒体学习科学理论和生活常识,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对经常接收到的所谓“惊爆”、“热门”信息的警惕、质疑态度。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