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栖霞市公安局侦破一起医疗废物污染环境案件,大量的医疗废物“回炉再造”,粉碎机将其粉碎打成塑料颗粒,再出售到一些加工作坊,而这些颗粒甚至可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塑料用品的原料。
听闻这样的消息,小编不禁要低头看看身边的生活用品,可能其中一件就是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成的。脑海里浮现针管、输液袋、药瓶等医疗垃圾,心中的惊恐和担忧自是不少。
医疗垃圾没有得到合理科学地处置,污染环境不说,倘若成为我们生活用品的一部分,感染病菌的风险就不明而就了。
监管不力?市场作祟?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产生的临床废物、医药废物及废药物、药品等医疗危险废物,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消毒、毁型等预处理和处置;无能力处置的或处置不符合国家控制标准的,须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置。
相关部门既然作做出了详尽的规定,有人依然胆敢“触法之角”。如此,唯有利益这一因素在支配着当事人的所作所为。监管部门、医院方、中间生产方、大众需求方,这些角色都参与其中,谁都有责任为医疗垃圾的“妄行”买单!
从监管部门说起。国务院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清楚地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当然,新闻背后,我们不能妄议监管部门不作为,但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监管部门一定要警醒作为,绝不能让医疗垃圾危害百姓。
从医院方说起。医疗垃圾对于一个医院来说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管理体系上,通常情况,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相关的感染科室负有监控的职责,具体实施上由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负总责。医院方可以说是“源头之水”,医疗垃圾的不正规“流泻”,医院方当严查相关办事部门,揪出被利益“牵耳者”。
从中间生产方说起。中间生产方作为医疗废物再造成新品的操作者完全是为利益所趋,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医疗废物也如此,如果没有利益所图,谁又会往身为之。此次,南京栖霞公安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其中1人被逮捕,2人被取保候审,对于打击中间生产方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
从大众需求方说起。我们普通的消费者就是大众需求方,同属利益链条上的一环。曾几何时,我们大力倡导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筷子,拒绝白色垃圾,可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依然图方便在使用“白色餐具”。唯有从我们每一名大众做起,拒绝使用“白色餐具”,才能彻底割断“利益链条”。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也是联系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能凭臆想像判断为某一方的责任,民众当明智,这关乎民众的素质,更长生于国家的发展。
还记得,今年8月份的“徐玉玉事件”,电信诈骗犯横行,徐玉玉等遭受其伤害,我们绝不希望医疗垃圾再伤及普通民众。国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我们人人有责,当权者如此,平头百姓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