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三明-福建-四省一市-全国?

三明-福建-四省一市-全国?

2016-11-18 来源:融贯电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在这样巨大的政策变革面前,可以说整个的医疗体系、医药体系都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大环境的改变,使医院、企业、个人乃至政府都在面临的前所未见的问题,就好像大灾变以后的恐龙、熊猫、蟑螂。留存下来的未必是现在最强的,也未必是最大的,而是适应性最强的!

  2016年11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在北京召开“四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综合医改工作交流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主持。

  四省一市形成政策协同区

  会议当中李斌主任充分肯定了四省一市的改革成绩,并且强调:四省一市借助建立综合医改联席会议制度,互学互鉴、协作联动,对于确保实现既定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提到的“联席会议制度”,是在此次会议上四省一市代表共同签署的《沪苏浙皖闽四省一市建立综合医改联席会议制度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通过这份《协议》,四省一市建立定期交流工作机制,并且在药品耗材采购、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人事薪酬、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将开展政策协同,标志着四省一市联动医改正式启动。

  政策区域联动

  这次会议上,李斌主任希望四省一市在以下几个方面互学互鉴、连片推进:

  1、从药品耗材连片谈判采购入手,推动公立医院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2、围绕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整合医保经办职能;

  3、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为抓手,着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4、以政府下放权力为关键,着力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5、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和监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从这五条当中,就可以看到各省医改的影子,而互相借鉴、交流、连片施行的政策,则可以进一步验证政策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实用性,以便将来在全国施行的过程中可以更加顺利,提前避免问题发生。

  从三明到福建

  以“三明-福建医改”为例,2012年2月,三明正式启动医改。在尝试对129种药品进行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后,初步取得成果,同年,将分别由三位副市长负责的医疗、医药、医保,统一由一位副市长来管。从市一级实现了“三医统管”,整合了医保经办事项的“权、责、力”统一。有力保障了“三明医改的”实施。虽然“三明医改”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如“三医统管”后全力过大、医药生产企业利益受损、药品供给品种品类下降等等。但是从医改的角度来看,“三医分管”的互相制衡的稳定模式,是难以推动“改革”的,只要“改革”可以推动,则其中的各种问题,就可以通过其他政策或者手段来弥补、改善。

  所以从推动改革这个角度来看,“三明医改”是成功的。所以“三明医改”在今年,升级成为“福建医改”。曾任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詹积富,也出任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正厅级),并负责福建省新成立的“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统管福建医保相关事务,原来医疗、医保、医药各自为政的情况不再有了,化“九龙治水”为“三医合一”!(相关内容可参阅本公众号文章《福建医保局化“九龙治水”为“三医合一”!》)。

  从福建到四省一市

  李斌主任此次对四省一市的期望,第二条就提到“整合医保经办职能”,这显然是“福建医改”的主要内容。这说明“三明经验”已经从市一级的经验,提升到区域实施的层面,将会涉及到四省一市,2.5亿人。

  四省一市的医改政策,各自显然不可能完全一致,有很多因地制宜、适合自身医疗、政策、产业特点的地方,如何应用各自不同的医改想先进经验,恐怕才是这次四省一市”综合医改工作交流会后,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所最关心的事情吧。只有各地医改经验能够互相渗透、有机融合,才能给未来各种医改经验的融合提供案例,并为制定全国性医改方案的出台做好准备。渐进式改革的轨迹清晰可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这样巨大的政策变革面前,可以说整个的医疗体系、医药体系都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大环境的改变,使医院、企业、个人乃至政府都在面临的前所未见的问题,就好像大灾变以后的恐龙、熊猫、蟑螂。留存下来的未必是现在最强的,也未必是最大的,而是适应性最强的!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企业能够保持这种“适应性”,或者说“灵活性”呢?在一般意义上,企业的战略制定就包含“长期性”、“全局性”、“灵活性”、“风险性”。而在传统的医药行业当中,由于政策、地域、企业规模等等原因,医药企业更多所注重的是“长期性”,注意的是“风险性”,而对“全局性”和“灵活性”有所忽视,在政策转型、行业升级、互联网冲击共同到来的时候,医药行业已经面临了战略转型的问题,而从目前的观察来看,企业成功进行转型的案例寥寥无几。仁和药业、九州通、华润都不同程度上开始了企业转型,并努力使自身的经营多样化、并保持了一定的战略灵活性。但是绝大部分的传统企业还只是拼凑了一些“新鲜的事业部”来显示自己的先进性,而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业务对接,也就很难谈得上真正的“战略灵活性”。

  “物竞”“天择”,全国的“天”已经变了!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