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安徽医改亮出“成绩单”

安徽医改亮出“成绩单”

2016-11-09 来源:合肥晚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是“看病难”的根源之一。对此,安徽医改着重解决无序就医问题,推进分级诊疗,首创的“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模式”为全国医改提供了改革经验。

  医改,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11月8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从这份《报告》来看,安徽医改继续走在全国医改的前列。

  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双双降低

  安徽省卫计委的《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患者就医压力和费用有所减轻。数据显示,患者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增速分别下降2.1和3.4个百分点,次均药品费用同比降低2.1元、229.7元。医疗服务共同体40个县农民个人就医费用减少2.36亿元。同时,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改善,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住院手术人次同比增速下降,大医院中小手术同比下降3.9%,疑难大手术占比上升至54.7%。“先住院后付费”试点县级全覆盖,三级医院全面开展预约诊疗和优质护理。

  此外,公立医院收支结构也趋向合理。公立医院总收入增长10.7%,同步回落5.1个百分点,医疗收入增长8.5%,进一步回落。

  医药采购费用节省数十亿元

  从“成绩单”来看,仅今年1-7月,医改便为医药采购费用节省数十亿元。

  2015年4月1日,安徽省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在此基础上,今年10月20日,省属医院率先实行取消耗材加成政策,年底前全省所有市县级公立医院将全面推开。两项政策每年累计可节约费用近35亿元。不仅如此,药品、耗材的带量采购制度的实施,也有效压缩虚高价格,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了空间。今年1-7月,全省医疗机构中标价与国家药品零售指导价相比,节约费用46.3亿元。带量采购节约费用18.6亿元。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节约费用2.9亿元。15批次乙类大型设备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11月1日起,安徽省推行药品流通“两票制”,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降低虚高价格。

  “医共体”模式开创全国先河

  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是“看病难”的根源之一。对此,安徽医改着重解决无序就医问题,推进分级诊疗,首创的“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模式”为全国医改提供了改革经验。

  所谓的“医共体”,通过采取纵向合作,横向互补,双向选择的办法,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改革医保基金对医共体的支付方式,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目前,全省40个试点县覆盖人口2891.5万,占新农合覆盖人数的56.3%。

  医药利益关联还未完全斩断

  会上,安徽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汇报了《关于我省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医药体制问题亟待解决,医药利益关联未能完全切断。”《调研报告》称,现有的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仅切断了医院层面的医与药收入联系,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之间在某种程度上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尚未从根本上破除以药补医问题,解决医务人员大处方的逐利倾向。同时,省级实行全省集中招标、医疗机构联合带量采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药品价格虚高,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前的全面开放药品价格导致市场大部分药品涨价,进一步加剧了药价高的问题。

  对此,《调研报告》给出了建议,安徽医改应在巩固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同时,加快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加强对药品招投标各环节监督。

  就诊“三长一短”仍是常态

  医改至今,不少群众可能还有这样的感受,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看不了”“看不好”,而在公立医院特别是城市公立医院看病,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等待就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调研报告》称,就诊“三长一短”现象仍是常态。

  《调研报告》认为,由于安徽省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有限,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相对短缺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特别是城市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存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现象。同时,现行的限号限时政策,在致力于改善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加剧了“一号难求”的困境,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此外,虽然药品联合带量采购抑制了药价快速上涨,但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使得诊疗等费用增幅较大,医疗总费用仍呈稳中有升之势,尽管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医保支付比例,而群众医疗负担并没有减轻,“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