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相信所有的呼吸科医生以及耳鼻喉科医生都非常熟悉这句话,那患者及家属们可能就不知其义了,下面就让我娓娓道来。
气道,顾名思义就是呼吸的通道,是从鼻腔开始到终末细支气管,所以同一气道就很好理解了,那么什么叫同一疾病呢?这是指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AR)是一种由易感个体接触变应原引起的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以鼻塞、鼻痒、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为主要特征。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具有可变的气流受限特征。
因为其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上的相似性,哮喘患者中有60-78%合并AR,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4-6倍,是正常儿童的7倍;而AR患者中有20-38%合并哮喘。且AR和哮喘互为独立危险因素。一般哮喘先于AR发生,而AR出现后又会成为哮喘持续的因素。在哮喘患者中,合并AR可以影响哮喘的控制水平和缓解;在AR患者中,合并哮喘也影响鼻部的症状和炎症。两者交互影响疾病进程和疾病严重程度,增加了治疗难度。这就迫切需要更优化的协同治疗方案。学者们做了相关的研究,具体协同优化方案包括环境控制、健康管理及药物治疗。
环境因素可诱发哮喘及鼻炎的发生,所以要尽量避免明确及可疑的过敏原,避免烟雾环境等。健康管理在慢性病的诊治中也尤为重要,做好电子病历,定期专科门诊随诊,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携手做好疾病管理。协同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免疫治疗及一些靶向生物制剂。
糖皮质激素:2011版的ARIA(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forasthma)指出针对合并哮喘的AR患儿,采用鼻部局部用药治疗鼻炎加经口吸入药物治疗哮喘的上下气道双重治疗可能降低患儿的用药依存性,且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降低疗效。因此推荐经面罩雾化吸入激素,使用面罩式储物罐经鼻吸入激素,或者可考虑经口吸入激素干粉制剂,停留10秒后再经鼻呼出,这样可以在提高依存性,降低不良反应情况下同时治疗上下气道炎症。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eukotrienereceptorantago-nist,LTRA):GINA指出LTRA是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之一,并被推荐为AR合并哮喘的有效治疗药物。LTRA显著改善AR患者夜间症状,LTRA改善AR合并哮喘患儿的鼻部和眼部症状,LTRA可单用或和ICS联合应用。
抗组胺药口服制剂可缓解AR者的流涕、喷嚏、鼻痒、鼻黏膜充血和眼部症状,且有一定的治疗哮喘作用,尤适于轻度季节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者。
特异性免疫治疗:2010年,ARIA指出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不仅可以改善AR临床症状,亦可预防AR发展为哮喘。
近些年靶向生物制剂不断问世,其中IgE抗体(奥马珠单抗)就已应用于临床,其中一条适应症就是:对于明确诊断为过敏性哮喘,血清IgE明显升高并排除其他引起IgE升高的疾病,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的患者。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