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哮喘频道 > 哮喘百科 > 症状 > 哮喘再谈

哮喘再谈

2017-11-25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言归正传,哮喘在缓解期的治疗,除了清理内在之伏痰水饮,肌表营卫功能的恢复也是重要一环。表里相制。否则病情终不得愈。
  最近是和哮喘杠上了,前《哮喘杂谈》粗略的谈了谈哮喘的基本发病机理。所谓“内有壅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本来懒得再写,思来想去,总是觉得没有谈清楚的,加之格非师兄鼓动。便再于门诊间隙就以下就几个容易忽视的点和诊断治疗技巧再罗嗦几句。
 
  一、肌表伏邪
 
  哮喘急性发作,常因外邪引动,风、寒、湿等六淫及一些刺激性气味皆可。治疗上,首重祛邪,邪去正自安。此皆常法,不必赘言。但哮喘缓解期,表邪便不存在了吗?非也,非也。肺与皮毛相表里。临床观察患者皮肤,皮毛功能、形态多有异常,导致肺卫常不能恪尽职守。
 
  那如何得知皮毛功能、形态之异常?或有体表皮毛生成异常:汗毛稀少,甚至周身没有汗毛;毛窍不开,常见如皮肤角质化症等,皆为营卫之气不能濡养皮肤,卫护之能力不足的表现;或有湿疹、痒疮、过敏性皮炎、奶癣之类,邪居肌表,营卫安能谐和;再有常年不出汗(或当汗不汗者,如夏季长期处于空调房者)者,营卫出入亦是不畅;或汗出较多,动则汗出,甚者浸如水洗澡,卫虚营漏者。如上等等,皆导致患者寻常时候便是营卫不和、邪恋不去的状态。形成将将内陷之趋势。但凡再有外邪加身,便有内陷肺脏之虞。这一理论再发展延伸一下,其他脏腑但凡有虚损者,外邪来袭,亦可发病,如常见之胃肠型感冒、感冒并发黄疸、感冒并发心肌炎等等所谓感冒并发症,无非是“正气内虚,邪气干之”。六经病越经及表里传变的基本背景便是如此,其与脏腑经络之正气强弱大有关联。试举一例:曾诊治一半岁女童,半身湿疹,之前以激素药膏外用,病情反复来我处就诊。口服困难,以汤药外洗数日,湿疹外透,局部皮肤较前更红,患儿瘙痒不宁。患儿家属以为病情加重,断然停用中药,复用激素药膏压制,数日内湿疹“便愈”。约半年后此女童因长期纳差,便溏,生长缓慢再次来我处就诊,便回忆此表湿内陷脾胃,手足太阴经表里传变所致。若要治愈此女童纳差之症,常规补脾健运之外必由湿疹再出见功,此类缠绵难治。此便是“知所从来”。这类案例,不在少数。日后可再立一篇小儿饮食篇详细论述。
 
  言归正传,哮喘在缓解期的治疗,除了清理内在之伏痰水饮,肌表营卫功能的恢复也是重要一环。表里相制。否则病情终不得愈。诊断大法,观察询问汗出情况;触摸皮肤之温、凉、润、燥,观察疹、癣、疮、屑。治疗大法扶正祛邪,恢复营卫功能,必要时还是要透邪外出,予其出路,使得肺之宣纳升降有序。治愈具体用药,须具体辩证施用,不一而足,不再赘言。若有疑问。日后再具体分析解释。
 
  二、再谈谈膈间胶固之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中医学子对这句话必定是耳熟能详的,就不必予字面之解释。但追问一句,肺为储痰之器皿,只是单纯的装纳痰液么?肺本身就不生痰饮么,除了肺,还有那些部分参与其中?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肺为华盖,水之上源,肺脾肾及三焦膲膜(不懂膲膜是什么的看客,请查询姚荷生先生相关文献)甚则任一脏腑异常,只要影响了津液气化敷布者,皆可产生痰饮水湿之邪,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五脏六腑皆可影响水液敷布,气机循环。痰饮水湿是没有被合理利用的津液精微。
 
  言归正传,就临床常见者。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肺气不宣,水津敷布不畅,痰饮生于脾,蓄于肺或是常规的认识。而哮喘在缓解期时两肺痰饮蓄积症状、体征并不明显;有些患者脾虚症状并不明显。缘何突受外邪,痰饮骤生。邪动伏饮故尔!那痰饮伏于何处呢?在我看来,除了肺、脾之外,也可伏在膲膜,而且并不少见。膲膜为水道,外应腠理。皮腠受邪,肺气不宣,膲膜岂有置身事外之理。哮喘缓解期,仍可寻及肺气宣发失常及上焦膲膜不畅之依据,如常觉心胸不畅、喜叹息(叹息不一定只是肝气郁结)、苗窍邪恋(慢性鼻炎、咽后壁肥厚、咽后壁增生)、舌脉异常等等,不一而足。治疗上,宣肺、健脾、畅利焦膜,具体治法,参见姚荷生先生相关著作。畅利三焦法,参考温病三焦用药法及《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亦在摸索当中,就我目前所治疗案例中,畅利三焦法部分有效。日后总结成文再行发表。
 
  三、壅滞之气的发挥
 
  外有非时之气,肌表伏邪。内有胶固之痰。但是诸如急性支气管炎、老慢支等疾病,也拥有如上的发病要素,那为什么发病的症状、体征有明显的差异性呢。差异就在这“壅滞之气”上。哮喘在急性发病时,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喘憋症状,肺中哮鸣。这样流窜迅速,瞬间变化的性质,六淫之中,唯风有此能力。此风为何风?安歇在何处?启动在何时?
 
  此风并非外风,乃厥阴之伏风。风伏厥阴,可因外风引动,也可因食物刺激、气味刺激、情绪刺激等非外六淫因素引动,也是确定内风存在之反证依据。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的病机便是厥阴风气内荡上逆。哮喘急性发病中,厥阴伏风是衔接外邪与痰湿水饮的关键因素。也是哮喘成病的关键因素,也可以是快速遏制哮喘急性发作状态的关键环节。故在哮喘急性期敛降平息内荡之风,缓解期清理厥阴伏潜之风,也是哮喘治疗的重要环节。
 
  外邪激发伏风,引动痰饮是哮喘病发病的基本病机。急性期大刀阔斧,缓解期须明了伏邪为患,方能铲草除根。关于膲膜的相关内容强烈推荐姚荷生先生相关文献,以上。若有疑问,可以私信与我,再讨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