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哮喘频道 > 哮喘疾病 > 小儿性哮喘 > 过敏性哮喘的防治常识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治

过敏性哮喘的防治常识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治

2017-09-21 来源: 儿科助手, 阿巴嘎旗卫生计生平台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持续的气道炎症导致支气管黏膜受到损伤,使暴露的迷走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从而通过迷走神经通路引起咳嗽反应。

   过敏性哮喘的防治常识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春季是过敏性哮喘的多发时节。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
 
  一、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及诊断:
 
  过敏性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
 
  此外,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两个月以上,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定存在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二、治疗方法
 
  传统过敏性哮喘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不但会致人困乏疲倦,对肝肾还有损害,而激素更可能导致肥胖、感染、色素沉着等问题。另外这些抗过敏药多在用时见效,一停药就复发,症状甚至更重。
 
  1、抗炎药物
 
  也称作控制病情的药物。由于哮喘的病理基础是慢性过敏性炎症的,所以控制和消除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的基本治疗。常用的药物是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和色酮类药物。一些新的药物,如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激动剂和控释型茶碱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1)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稳定的最基本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的药物治疗。吸入激素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常用的吸入激素有二丙酸培氯米松、布地奈德、氟尼缩松和曲安缩松等。
 
  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是中重度哮喘发作的重要治疗药物。按照病情需要选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和停用。
 
  (2)脱敏治疗:也称变应原疫苗治疗,是哮喘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其疗效已经在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中所证实。临床上主要针对尘螨和各种花粉进行脱敏治疗。研究证实该疗法能改变哮喘的自然进程并可在停止治疗后维持数年的疗效。
 
  脱敏治疗(SIT)是哮喘的一种特异性免疫治疗,用于过敏原明确又难以避免的中、轻度慢性哮喘,可减轻发作,青年和儿童患者效果较好。由于对脱敏疗法治疗哮喘的疗效尚有不同意见,且其治疗时间长、起效慢,并有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危险,因而使该疗法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3)抗白三烯药物: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合成抑制剂(5-脂氧酶抑制剂)。能成功应用于临床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有扎鲁斯特(20mg每日两次)和孟鲁斯特(平奇或顺尔宁10mg,每天一次),不仅能缓解哮喘症状,且能减轻气道炎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以用于不能使用激素的患者或者联合用药。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通常较轻微,少数有皮疹,血管性水肿,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4)抗-IgE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针对人类IgE的重组单克隆抗体(商品名Xoalir),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疗效。
 
  (5)抗组胺药物:由于哮喘为过敏性疾病,一旦确诊就应该尽早给予抗组胺药物。有效地控制过敏性鼻炎可以避免大多数哮喘发作或避免哮喘加重,因此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对改善哮喘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6)色苷酸二钠是一种非皮质激素抗炎药物。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能够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介质释放,对其他炎症细胞释放介质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使用较少。
 
  2、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
 
  (1)β2激动剂:β2激动剂药物主要分成速效β2激动剂和长效β2激动剂。
 
  ①速效β2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酚丙喘宁等,作用时间4~6小时。
 
  ②长效β2激动剂(LABA):包括沙美特罗、福米特罗和丙卡特罗等。作用时间>12小时,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β2激动剂是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的第一线药物。β2激动剂的用药方法可采用吸入,口服或静脉注射,首选吸入法,其作用迅速,气道内药量高,全身副作用少。吸入的方法有定量气雾剂、干粉吸入剂和持续雾化吸入。以定量气雾剂为最常用。然而,定量气雾剂使用需要配合储雾罐使用才能保证疗效。
 
  (2)茶碱类口服氨茶碱一般剂量每日5~8mg/kg,缓释放茶碱每日8~12mg/kg。静脉给药主要应用于重危症哮喘。首次注射剂量为4~6mg/kg而且应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应大于15min,静脉滴注维持量为每小时0.8~1.0mg/kg,每日用量一般不超过750mg~1000mg。
 
  (3)抗胆碱药物吸入抗胆碱药物,如溴化异丙托品等,与β2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主要应用于单独应用β2激动剂未能控制症状的哮喘患者,对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尤为合适。可用MDI或持续雾化吸入,每日3~4次,每次75~250μg吸入。约15分钟起效,维持6~8小时。
 
  三、饮食保健
 
  过敏性哮喘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1、白萝卜麻黄汤
 
  原料:新鲜白萝卜1000克,麻黄5克。
 
  制法:
 
  (1)将萝卜去皮,洗净,切成小方块;
 
  (2)麻黄打成细绒去灰,煮熬30分钟后,其药汤同萝卜入粉碎机搅拌成泥状,用干纱布过滤取汁即成。
 
  服法:代茶饮。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2、银杏粥
 
  原料:银杏肉5克,粳米60克,白糖15克。
 
  制法:将银杏肉,粳米掏净,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继用文火煮熬成粥,放入白糖,拌匀即成。
 
  服法:早餐食用。
 
  功效:止咳平喘。
 
  3、萝卜粥
 
  原料:白萝卜500克,梗米60克,白糖10克。
 
  制法:将萝卜去皮,洗净,切成小方块,粳米掏净,加水适量,武火烧开,至饭熟时放入萝卜块,再用武火煮熬成粥,放入少许食盐即成。
 
  服法:早餐食用。
 
  功效: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过敏性哮喘患者吃什么对身体好?
 
  1、饮食宜温热、清淡、松软,可少食多餐。
 
  2、哮喘患者常有痰浊内伏之病机,此时可多进食萝卜、丝瓜、薏米、柑橘、银杏等化痰利湿之品;
 
  3、对素体有内热或痰热的患者,因其性温化热,可进食绿豆、油菜、苦瓜、柚子等清热之物。
 
  过敏性哮喘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1、忌食肯定会引起过敏或哮喘的食物以外,应避免对其他食物忌口,以免失去应有的营养平衡。
 
  2、在哮喘发作时,还应少吃胀气或难消化的食物,如豆类、山芋等,以避免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
 
  3、许多食物如鱼虾(海鱼)、芝麻、贝壳类、坚果类(腰果、花生等)、奶制品甚至小麦制品等,可作为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对此,在明确过敏原后,可以通过饮食调控来尽量避免进食相应的食品,或高度可疑为过敏原的食品。
 
  4、哮喘患者常有痰浊内伏之病机,此时不宜食用猪肉、鱼肉或肥甘油腻之品,因其可助湿生痰。
 
  5、不宜吃辣椒、花椒、芥末、茴香等辛辣刺激性食品。
 
  6、哮喘患者忌吃(或少吃)食物有鸡蛋黄、公鸡、肥猪肉、羊肉、狗肉、海鱼、蛤类、蟹、虾;木瓜、韭菜、金针菜、笋(或笋干)、花生、咸菜、辣椒、胡椒;糖精、香精、色素、巧克力;雪糕等冷饮、汽水等碳酸饮料、酒、咖啡、浓茶等。
 
  四、预防护理
 
  哮喘的预防可分为3级:
 
  1级预防是指通过怯除患着周围环境小的致喘因子而起到预防哮喘的目的;
 
  2级预防是指在哮喘患者大临床症状时给予患者早期诊治,以防止病情的进展;
 
  3级预防是指积极控制哮喘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治
 
  近年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在2011年完成的全国调研中发现,CVA是引起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第一位病因,达41.95%。如果治疗不及时,反复发作,就可能发展为典型哮喘。有报道,接近30%的CVA患者最终可发展成典型支气管哮喘(classicasthma,CA),有学者认为,CVA是CA的前期状态。
 
  一、CVA概况
 
  CVA是引起我国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Glauser在1972年首次描述以咳嗽为惟一症状的孤立性慢性咳嗽,可持续多年,直接影响工作、学习、睡眠和生命质量。研究发现,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对这类咳嗽有效,表明咳嗽与支气管收缩有关。1979年此类咳嗽被命名为CVA。2006年版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将CVA定义为:以慢性咳嗽为惟一或主要症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儿童更多见,夜间症状更显著,白天检查可正常。临床上通常将没有明确病因、同时有支气管高反应性特征的慢性咳嗽称为CVA。
 
  二、CVA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
 
  1.发病机制CV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和CA发病机制相似,主要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为本质,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持续的气道炎症导致支气管黏膜受到损伤,使暴露的迷走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从而通过迷走神经通路引起咳嗽反应。由于夜间的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导致咳嗽加剧。为了阐明CVA患者咳嗽与支气管收缩的炎症机制,一项研究纳入了27例不抽烟和首次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CVA和CA患者,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辣椒素激发试验及支气管组胺试验,并对其呼出气体中的NO和痰中的炎性细胞分类再计数,并对痰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L-5、IL-8和TNF-α等物质进行测定。结果发现,CVA和CA患者之间在可溶性炎性标志物或细胞计数的炎症形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2)气道病理改变包括充血、渗出、炎性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增多及黏膜上皮受损和气道重建(基底膜增厚、但程度较典型哮喘轻)。(3)咳嗽受体敏感性增加。用乙酰甲胆碱对CVA儿童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显示,虽然CVA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BHR),但其反应的敏感性比CA患者低。与CA患者相比,CVA患者出现喘鸣的阈值更高,对非特异性气道刺激的支气管收缩反应更低,即CVA患者的气道不容易收缩,而且收缩的强度是有限度的。由于支气管收缩轻微,患者表现为持续咳嗽而无喘鸣。导致喘鸣发生的气道阻塞程度可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在CVA患者中需要有更严重的气道收缩才会发生喘鸣。
 
  2.相关因素病因与季节密切相关,发病频率分布有季节性。变应原与CVA转归可能存在联系,变应原避免对CVA的防治是必要的。此外,运动、空气污染、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诱发或加重CVA。最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和CVA的相关。
 
  三、CVA的诊断依据及线索
 
  CVA混杂在多种慢性咳嗽原因中,不易明确诊断。全球目前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诊断标准,尚存在争议。我国目前采用以下诊断标准:(1)咳嗽持续>4周,常在运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不伴有喘息;(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El问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过敏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以上第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注:此处替换成《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标准)但是,儿童CVA诊断关注的是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注重的是病史和症状。作为CVA诊断性治疗予以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如丙卡特罗、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1~2周,也有使用透皮吸收型β2受体激动剂(妥洛特罗),咳嗽症状缓解者则有助于诊断。
 
  四、CVA的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CVA,须按哮喘长期规范治疗。包括选择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两者联合治疗,疗程至少8周。而ACCP关于CVA的临床医疗准则建议:对CVA患者的初始治疗,应采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ICS的方案。
 
  1.支气管舒张剂的选择
 
  《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了治疗原则,吸入性短效β受体激动剂(SABA)雾化治疗、气雾剂吸入治疗或口服药物治疗,药物剂量与典型哮喘相同,大多数患儿治疗1~2周,咳嗽症状会明显减轻或缓解。CVA的长期治疗同典型哮喘,5岁以上儿童如果单用ICS治疗效果不佳,可联合LABA治疗。
 
  2.关于ICS的选择: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的专家共识》中提到临床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门诊≤5岁的CVA患儿,按其咳嗽严重程度,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次0.5~1.0mg雾化吸入,2次/d。取得CVA咳嗽的完全缓解,可能须治疗数周,因此CVA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一般不少于6~8周。对于严重咳嗽者或使用ICS仅部分有效者,可以考虑行口服糖皮质激素诊断性治疗,儿童CVA口服激素的使用应谨慎,口服激素可以单用,但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或随后由ICS替代。
 
  2008年由洪建国组织的一项为期7周全国多中心、开放性、非干预性的临床研究显示,CVA患儿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后,从第2周起的日间、夜间症状评分和总评分均较治疗第1周时显著下降;第7周时,有效控制率达89.92%;患儿的依从性良好,第7周时,仍有87.49%的患儿依从性好;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的安全性良好,无自发主诉的不良事件报告。对成人患者的研究也显示,CVA和CA患者用布地奈德400μg/d等效剂量ICS治疗12个月,与CA组患者相比,ICS治疗可显著改善CVA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ICS治疗6个月后,CVA患者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而典型哮喘患者组治疗12个月后才出现变化,提示ICS治疗可显著抑制CVA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经支气管舒张剂和ICS治疗2周,患儿的咳嗽症状仍未能得到控制,应对疾病进行重新评估。如果显示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以考虑附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作为高剂量ICS的附加治疗以减少ICS的剂量。随机前瞻性双盲研究显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改善CVA患者的咳嗽,并抑制CVA患者对吸入辣椒素的咳嗽敏感性。23例不吸烟且接受初始治疗的持续CVA患者,使用孟鲁司特治疗4周后,咳嗽症状明显改善,CVA患者气道咳嗽敏感性显著降低;并能降低痰液嗜酸性细胞计数。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哮喘炎症和气道壁重构有明确拮抗作用,而在CVA中已被证实存在有上皮下层的增厚,虽然程度较典型哮喘轻,因此有理由考虑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长期抗炎治疗CVA,但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对于预防CVA气道重构的作用尚不明确。
 
  4.其它虽然早期的报道使用茶碱治疗CVA有效,但是作用机制未明,目前尚无有关茶碱治疗对CVA的近期和长期疗效的资料。考虑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的哮喘指南中仅将茶碱作为难治性哮喘的二线治疗药物,其在CVA治疗中的地位与之相同,不作为单一药物治疗儿童CVA。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