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新教授解读《中国 1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传统认为中国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偏低,近期的研究发现中国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型糖尿病学组过去几年针对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进行了流行病学的调查,调查数据公布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国内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口渴、乏力、能吃、体重下降,一晚上能喝下一桶4升的饮料……一系列的症状发生在23岁的开发区女教师沈霞(化名)身上一个月之久,但她却一点也没往糖尿病上想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这些症状都无情的折磨着糖尿病患者,给众多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深,特别是对一型糖尿病与二型糖尿病存在疑惑,糖尿病就糖尿病呗,还分那么详细干什么呢?
传统认为中国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偏低,近期的研究发现中国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型糖尿病学组过去几年针对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进行了流行病学的调查,调查数据公布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国内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1型糖尿病从出现症状至临床诊断多在3个月内,此时期有各种糖尿病症状,称为急性代谢紊乱期。其中,20%左右为酮症酸中毒,20%~40%为酮症而无酸中毒,其余为高血糖和高尿糖,但全部患者都需要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
2015年8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儿童和青年人糖尿病(1型和2型)的诊断和管理指南。《BMJ》(英国医学期刊)针对该指南发表了相关总结。
一提起糖尿病,大家就会想到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你是否知道还有一种介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糖尿病类型,属于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的亚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1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高,而且在儿童期骨折风险就已经增加,这是海外研究人员根据30394名1型糖尿病患者和303874名相同性别、相同年龄非1型糖尿病者进行对比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如果说就像小孩疫苗接种那样,轻松一针就可以预防或逆转1型糖尿病,摆脱终生注射胰岛素的命运,这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几十年来,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研究者们心头,但始终不得其法。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却不知道糖尿病其实有不同的类型,比较常见的分类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段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因而也被称为“青年发病型糖尿病”。
许多糖尿病患者不喜欢检测血糖,有人嫌疼,有人嫌不方便。其实对糖友来说,随身带的血糖仪可能就是生命的保护神。日前,美国著名的《糖尿病健康》杂志撰文,提醒糖友若出现以下10种情况,应及时测量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