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饮食护理 > 严重低血糖为何伤心?有哪些机制?

严重低血糖为何伤心?有哪些机制?

2019-05-05 来源:浙人医彩虹糖友之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既往1年内发生的严重低血糖事件显著增加CVD(OR=2.02)及全因死亡(OR=2.74)发生风险;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严重低血糖事件增加患者CVD风险2.39倍。

糖尿病控制时,除了抑制血糖的过高和波动,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也至关重要。最新研究指出,严重低血糖显著增加糖友心血管疾病(CVD)及死亡的发生风险。那么,这中间又有哪些可能的机制呢?

严重低血糖非常常见

一项纳入全美917,440例糖尿病患者的大型队列研究显示,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为1.4~1.6事件/100人年。

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中,既往1年内发生的严重低血糖事件显著增加CVD(OR=2.02)及全因死亡(OR=2.74)发生风险;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严重低血糖事件增加患者CVD风险2.39倍。

低血糖引起的多种心血管效应是CVD风险增加的可能机制

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一项纳入了18名健康受试者的芬兰研究,证实低血糖发生时引起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心输出量增加等。上述效应在维持大脑和心脏的葡萄糖供应的同时,增加了动脉壁的硬度并引起内皮损伤,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低血糖诱发心肌缺血

低血糖引起的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是心肌血液灌注的减少,有研究证实低血糖发生时,合并冠心病的T2DM患者胸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的发生显著增加。

增加心率失常风险

一项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414名发生严重低血糖的T1DM/T2DM患者,证实严重低血糖显著增加患者QT间期延长的风险,而QT间期延长是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促进前血栓状态的形成

一项纳入了35名健康志愿者和24名T1DM患者的研究,发现低血糖发生后循环中纤维蛋白原、Ⅷ因子、可溶性P选择素、IL-6等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加,从而使血小板活化、聚集、分泌增加,促进前血栓状态的形成。

低血糖引起的多种心血管效应,主要包括促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电生理学改变、血栓前状态形成等。通过上述机制的共同作用,可能导致了糖友发生严重低血糖后CVD和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在高血糖管理的同时,也要关注降低低血糖风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