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并发症护理 > 糖友注意了,血糖波动大才是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糖友注意了,血糖波动大才是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2018-07-01 来源:糖友管理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波动大的血糖状态比持续性高血糖状态危害更大,即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好了,如果血糖波动较大,还是可能出现并发症。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血糖波动大才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近年来,随着动态血糖监测评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波动大的血糖状态比持续性高血糖状态危害更大,即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好了,如果血糖波动较大,还是可能出现并发症。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血糖波动大才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罪魁祸首”!

 
什么是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是指体内血糖在高峰与低谷之间波动的不稳定状态,是人体为适应环境在体内精密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下的一种生理反应。正常人群血糖通常为3.9~7.8mmol/L。血糖一般在餐后10min左右开始上升,1h左右达峰值,2~3h内恢复到餐前水平。全天血糖最高点多见于早餐后1h;凌晨2:00~3:00胃肠道已没有碳水化合物而且体内各种升糖激素又都处于低水平,所以血糖达到低谷。黎明期间因升糖激素的分泌,肝糖输出又形成一个小的高峰。1d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mmol/L,频率为每日5次。日间血糖波动幅度一般在0.8mmol/L以内。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的原因
 
内因:糖尿病人自身胰岛功能衰竭,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对血糖调节能力很差,如果患者对药物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的影响,血糖就会大起大落,临床常见于1型糖尿病人和晚期重症2型糖尿病人。
 
外因:由于饮食和运动不规律、用药方案不合理、治疗依从性差、情绪激动、失眠、酗酒、感染发热等疾病状态等原因,导致血糖显著波动。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波动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因此使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如心脑血管、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下面就给您列举血糖波动与几种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1.血糖波动与心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糖尿病患者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血糖波动比持续性血糖升高危害更大,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更严重,因而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大。
 
2.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相同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并不相同,血糖波动幅度大的患者其患微量白蛋白尿的也较多。
 
3.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影响重大。有研究结果发现,重度血管病变组有更长的糖尿病病程、更高的收缩压和血低密度脂蛋白值,研究还提示慢性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均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发展有关。
 
4.血糖波动与神经系统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多伴神经系统并发症。经研究发现,血糖波动幅度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发病率呈正相关,而糖化血红蛋白与外周神经病变发病率无明显相关性。
 
5.血糖波动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最主要的危害是中枢系统的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如果由于低血糖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明显增加。因为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
 
糖友们应该如何控制血糖波动
 
1.重视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可为降糖治疗方案提供所需的数据,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自我血糖监测,一般进行多点监测,如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这7个时间点,甚至凌晨3点的手指血糖,可作为长期监测指标,从中能得知全天血糖的波动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同时每3个月检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和手指血糖进行对比。
 
糖化血红蛋白体现的是平均血糖水平,有些糖友的血糖波动幅度大,同时存在低血糖以及高血糖状态,但由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相互抵消,表现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从而造成血糖控制达标的假象,故仅凭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只有糖化血红蛋白和手指血糖监测互相配合,才能全面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2.三招并举保血糖平稳
 
一、饮食:
 
在医生指导下按身高、体重及活动量确定饮食方案,定时定量。在种类选择上,宜选择升糖能力较弱的食物,如低脂肪饮食;主食粗细搭配,少食用精细粮;以非发酵面、半发酵面的主食为主,粥类少食为宜。多吃蔬菜尤其是绿色蔬菜,但不包括土豆等根茎类的“蔬菜”。如出现餐后高血糖、下一餐餐前低血糖,可在医生指导下分餐,例如早餐后高血糖,中餐前低血糖,可将早餐三分之一留在上午10点进食。
 
二、运动:
 
应该安排在餐后半小时进行,以中等强度的运动为宜,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不要空腹运动,注意预防运动引起低血糖的风险。运动后最好监测血糖,如血糖<5mmol/L,可进食少许苏打饼干、水果等。
 
三、药物:
 
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可选择减少空腹血糖波动的药物,如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减轻餐后血糖波动的药物,口服类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格列吡嗪、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等,注射类的有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门冬胰岛素5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25R、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50R、艾塞那肽。其中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既能降低餐后高血糖,又能避免下一餐餐前低血糖。胰岛素泵的使用也有助于减少血糖波动。
 
最后,为自己设定一个适宜的控糖目标,更能让血糖平稳。60岁以下、无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60岁以上或有严重低血糖史、或有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糖友,可在医生指导下将上述目标范围适当放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