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并发症护理 > 离远并发症,糖尿病友要知道四件事!

离远并发症,糖尿病友要知道四件事!

2018-03-31 来源:糖友同伴支持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 糖尿病友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眼、肾、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并发症在缓慢发生时你可能毫无症状,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很好的防并发症,必须做的事就是进行常规的慢性并发症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击败并发症。

 糖尿病友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眼、肾、足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但有些病人即使血糖控制较好,仍会发生慢性并发症。而且糖尿病并发症在缓慢发生时你可能毫无症状,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如果要很好的防并发症,必须做的事就是进行常规的慢性并发症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击败并发症:

 
第一、了解1型、2型糖尿病并发症评估项目
 
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患病5年后进行常规筛查,由于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约有2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后已患有并发症了,所以2型糖尿病应从确诊时就进行筛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评估应每年进行一次。
 
关于并发症情况的评估应包括如下检查:
 
1.眼病的评估
 
病人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已患上了糖尿病眼病常于视力已明显丧失时才意识到应预防失明。所以常规筛查是非常重要的。眼科医生会通过检查,判断糖尿病人有无糖尿病眼病。这些检查包括:
 
视力:视力是最基本的,应每年检查1次。
 
视网膜(眼底):了解眼底病变几期,提出治疗意见。
 
2.肾脏的检查
 
测血压,化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尽早检查出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肾脏疾病。
 
3.足部的检查
 
糖尿病病人可以出现足部的神经损害和血管动脉硬化医生首先应询问双下肢有无疼痛,麻木,针刺等症状,脱去鞋子及袜子检查双足有无局部的胼胝,鸡眼或皮肤干裂,皮肤颜色,温度,触摸足背动脉博动,检测足部触觉,温度觉,振颤觉,双侧跟腱反射,踝反射等了解神经有无损害,是否有发生足溃疡的可能。还可以通过仪器检测下肢血管和神经的情况。告知患者认识其危险因素并给予正确的足部护理。
 
4.大血管病变的评估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患血管疾病,容易发生心纹痛和心肌梗死。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或吸烟尤为重要。评估大血管病变的危险状况时,询问吸烟情况,有无临床症状,家族史。化验血脂,测量血压,做心电图,血管超声等,如果病人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医生会尽力帮助你减少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
 
第二,早预防看“糖化”指示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化水平密切相关,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显示,以糖化来评价血糖长期控制的好与坏,一旦把糖化从较高水平控制成合理水平时,会显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化”)是一个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近一段时间内(8~12周)的血糖是否达标。经过统计学计算,“糖化”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可以使糖尿病相关风险下降20%,死亡率减少1/5,心梗发生风险减少15%,微血管病变减少30%~40%以及外周血管病变43%。定期做糖化检测很重要,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小于6.5%达标,高龄老人应小于7%。
 
第三,防控并发症“八爪鱼”
 
1)得了糖尿病,越早控制越好,早期控制比不控制获益大得多。
 
2)初诊患者可以使用胰岛素。与口服药相比,早期用胰岛素,降糖效果更明显。胰岛素是降糖最明确、最快的办法。
 
3)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炎症和冠心病,患者须定期查心电图。
 
4)如果患者大于40岁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蛋白尿等高危因素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血栓。
 
5)除了血糖要达标,血压和血脂也要达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更容易导致失明。建议患者减少高脂饮食,加强运动。
 
6)早期糖尿病为了防止视网膜病变,每年都应检查一次眼底。眼底病变发展到Ⅱ、Ⅲ期时,应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7)预防肾脏并发症,建议患者应严格遵循低盐饮食,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还要保证充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须经常查尿常规或微量白蛋白尿,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复查。
 
8)叮嘱患者要爱护双脚,穿舒适透气性好的袜子和宽松的鞋,用流动的水洗脚而不能泡脚,防止霉菌进入裂口造成感染。
 
第四、防并发症还得注意以下“6个点"
 
多懂点”
 
使自己多掌握一些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以利于积极地与医生配合,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
 
要知道糖尿病不全是吃糖多了惹的祸,但是一旦得了糖尿病,倒是再也不能吃糖了。在目前的医学条件下,糖尿病是终生疾病而无法根治,所有的治疗药物都只能起控制糖尿病的作用。因此对这种无休止的治疗,要有耐心,要打持久战。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在许多公众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极不科学的糖尿病药品广告,什么糖尿病不再是终生疾病,是可以根治的,无需饮食控制,不需忌口,某种纯中药制剂吃2~3个疗程即可痊愈……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伪科学的宣传误导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仅给糖尿病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延误了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少吃点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自我疗养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不论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都应严格执行,长期坚持。
 
糖尿病的食物烹调原则应该是低脂、低盐、易消化、高膳食纤维。
 
适宜糖尿病人的烹调方法有:
 
凉拌、氽、熘、清蒸、烩、炖。用这些方法烹调出的食物低脂、清淡爽口,营养成分破坏少。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芥末、胡椒应少吃。
 
对于应该怎样吃,我有“两点论”,在饮食上既要有所控制,又要有所放开。对于营养师推荐的各种糖尿病食谱,拿过来作为参考,同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多吃什么,少吃什么,以及用餐的时间、次数、进食量等,要自我调控与把关,使其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食谱。有所控制,是指对含糖、含脂肪高的食品要适当少吃,但也不是绝对戒吃,比如大枣、奶酪、肥肉、地瓜等。有所放开,是指豆制品类、蔬菜类,尤其是苦瓜、鱼虾类、海带等可适当多吃,但也不能代替主食。
 
“勤动点”
 
就是运动疗法,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进行30分钟的运动,最好是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独自一人进行的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可以自由支配且具有安全性。符合上述条件且多数人可以立刻适应的运动就是步行。我国著名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由慢行的散步到快走的步行,运动的强度应以运动中不感到吃力为宜,因为运动的目的不是锻炼肌肉,所以只需达到稍稍费力、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一旦感到吃力,可立刻减缓步行速度。这样的有氧运动,会增加身体所有器官的血流量,增加血流量能扩张血管,这一点对糖尿病人特别重要,因为糖尿病人血管容易狭窄;也有助于血液中脂肪的代谢,能降低胆固醇。
 
“乐观点”
 
既然患了糖尿病,就要“既来之,则安之”。悲观、焦虑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病情。在糖尿病的自我疗养中,除了吃什么药打什么针要由医生来决定外,都由自己掌握,也就是说,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用点药”
 
根据血糖选择降糖药,该用胰岛素时应该用。
 
“监测点
 
经常监测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做到心中有数。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