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相关新闻 > 2型糖尿病与疯牛病发病机制相似?

2型糖尿病与疯牛病发病机制相似?

2017-12-24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尽管研究仍在初级阶段,但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可能与朊病毒病(如疯牛病)有着类似的发病机制。

  尽管研究仍在初级阶段,但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可能与朊病毒病(如疯牛病)有着类似的发病机制。

  尽管2型糖尿病影响着全世界4.2亿人,但病因仍不清楚。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个可能会引发2型糖尿病发病的最新机制。从研究角度和治疗角度来看,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我们接近2型糖尿病的方式。

  具体而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可能是由于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错误折叠引起。2型糖尿病与一组称为“朊病毒病”的可传染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相似之处。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IAPP

  以前研究已经表明,高达80%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胰岛部位IAPP累积。IAPP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尽管2型糖尿病患者IAPP过度分泌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通常认为IAPP过度分泌会损害β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研究人员推测,IAPP的错误折叠可能是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β细胞无法分泌胰岛素的原因。这种蛋白质错误折叠的方式与朊病毒病相似。

  “朊病毒样”机制的研究

  朊病毒病(如疯牛病)是一类由朊病毒引起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朊病毒是一种具有感染性和自我复制能力的蛋白因子,该因子主要由被称为PrPc(c代表细胞cellular)的蛋白质组成此PrPc正常结构为4个螺旋结构,由于不明原因使其中两个螺旋结构异构为褶板样结构,变成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Sc代表Scrapie)。PrpSC无法被正常的蛋白酶分解,堆积在脑组织中,尤其是神经细胞,引起神经细胞凋零继而星状细胞移除凋零死亡的神经细胞,形成脑组织空洞化。

  也就是说,这种朊病毒蛋白通过错误折叠形成。一旦错误折叠,这些蛋白质会聚集形成聚集体从而发挥病理作用。少数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可以作为“种子”,引发其他蛋白质错误折叠。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小鼠模型,转基因的小鼠胰腺可表达人类IAPP。研究人员将错误折叠的IAPP注入这些小鼠中,发现错误折叠的IAPP可引发小鼠胰腺的蛋白沉积及聚集体的形成。

  此外,注入IAPP的小鼠在数周内出现2型糖尿病症状:β细胞功能丧失并出现高血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错误折叠的IAPP可引发大量IAPP聚集体的形成。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传染性朊病毒疾病发病机制相似。

  研究人员总结到,在2型糖尿病的进展过程中,朊病毒样机制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